招生宣传

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简介

旅游管理专业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发展历程

旅游管理专业始建于1994年,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5年获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2016年入选教育部英国全球繁荣基金项目,2017年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意大利研究中心,实现国家级平台建设突破。2018年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2019年先后获批河南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行列。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培养能够在旅游景区、度假区、民宿、在线旅游服务企业、旅行社、旅游规划策划单位、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等企业、行业相关管理岗位从业,具备较高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核心课程:

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目的地管理、 旅游经济学、旅游法规、旅游规划与开发。

教学团队

旅游管理专业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人。教师团队师承来源广泛,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有博士学位7人,7位教师具有国际教育背景。2018年旅游管理教师团队获首批“全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2021年旅游管理党支部获批全国样板党支部。专业现有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文化和旅游部各类专家6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学名师等称号8人次。教学团队坚持夯实专业基础,增强专业发展动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近年来,获批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规划人才项目2项、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5项,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1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河南省思政样板课程2门,河南省精品在线课程1门,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河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获河南省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1人,“校长杯”课堂教学大赛河洛教学标兵、河洛教学能手称号5人。

特色方向

近年来,专业聚焦新文科建设,坚持“四个面向”,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与河南省重大发展战略,立足旅游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凝练出智慧旅游与旅游大数据、遗产活化与文旅融合、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三个专业培养方向。

智慧旅游与旅游大数据:主要开设课程有智慧旅游理论与实践、旅游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新媒体短视频运营、旅游新媒体营销、旅游电商运营与推广、技术革命与旅游产业变革。

遗产活化与文旅融合:主要开设课程有旅游文化学、世界遗产概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专题、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计、遗产教育与研学旅行、欧洲遗产理念与中外遗产管理比较。

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主要开设课程有旅游资源与开发、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旅游项目策划与管理、城市发展与旅游规划、乡村地理与旅游开发、3S技术与旅游规划应用。

教学资源

专业现有虚拟旅游实验室、形体实训室、旅游文创商品展览室、丝绸之路经济带3D文创馆、河南文化与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大数据实验室和洛阳市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茶艺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等11个实验室及实训室,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在校外建有20余家景区实习基地,30余家酒店实习基地,10余家旅行社实习基地,2家科研合作单位。2021年与开元旅业集团共建专业实习实践基地,获批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同时,专业正在大力投入面向智慧旅游和大数据,高标准建设河南省智慧旅游体验中心、虚拟旅游规划实验室、3D导游实验室、酒店管理综合实验室等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中心,并积极筹备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

虚拟旅游实训室

旅游大数据实验室

河南文化与旅游大数据中心

丝绸之路电子沙盘展厅

旅游文创产品展室

虚拟旅游实验室

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考察红色旅游基地

科研与社会服务

专业拥有中国旅游研究院县域旅游研究基地、河南省智慧旅游工程技术中心、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意大利研究中心、河南省旅游公共服务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年来获批科技部重大专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善行旅游项目、教育部英国全球繁荣基金项目、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30项。在SCI、EI、CSSCI、CSCD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专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需求,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河南省自贸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建言献策,完成《河南省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洛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横向规划项目30多项,提交全国政协、河南省政协提案20余项,获全国政协优秀提案1项,省政协重点督办提案5项,多项调研报告或研究成果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洛阳旅游发展集团等采纳,成为河南省重要政府智库。承担旅游规划、景区暗访和星级酒店暗访等社会服务项目近40项,承办国家人社部、河南省人社厅、洛阳市旅发委等培训项目10余项,为社会培训各类人才1500余人次。

与龙门石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洛阳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


各类社会服务成果

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培训班

特色人才培养

专业按照新文科的建设理念和要求,适应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聚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围绕培养拔尖创新旅游人才的目标,构建一套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集群交叉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特色人才培养方面,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人才培养特区为抓手,以特色人才班建设、专业竞赛、创新创业、四类人才培养为途径,构建校政行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学生获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在全国旅游院校技能大赛、河南省“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20余项。

新媒体营销与策划实验班

插花艺术卓越人才实验班

同时,学科积极开展国际教育,自2015年起与国外著名学府开展联合培养计划,通过大力实施学生海外实践经历拓展计划,为学生的高端国际化实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使学生通过国际化教学实践开阔视野,丰富国际交往经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截至目前,共计有94名学生具有国外学习的经历。

梁留科教授赴意大利看望联合培养学生

专业影响力

国内影响:旅游管理学科拥有河南省唯一入选的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地方赛道)建设点和全国首家河南唯一的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的旅游管理学科。举办或承办《旅游学刊》2016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中意智慧城市合作研究室项目2017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大运河文化论坛、黄河文化高层论坛等高级别学术会议,被新华网、科学网、光明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国科学报等国家级媒体报导,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传播,学术影响力与日俱增,得到戴斌、魏小安等权威旅游专家的肯定。国家领导人孟建柱、卢展工、张怀西、马彪、厉无畏等对旅游管理学科建设进行考察和指导,对学科建设方式与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学科建有的旅游小镇--“三彩国际陶艺村”探索出“旅游+艺术”的精准扶贫模式,得到省委书记王国生的充分肯定。举办或承办旅游学刊第五期国际旅游研究高级研修班,人社部《大数据时代与智慧旅游》高级研修班、人社部《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高级研修班等高级别研修,累计近1000余名来自全国18省旅游院校、旅游主管部门与企业集团的学员参加了研讨与学习,显著提升了学科在全国旅游业界的影响力。

承办首届旅游高峰论坛

国外影响: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善行旅游框架总则》,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平台向世界推广;与意大利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区域建筑信息的实时数据共享等方面联合研究;与英国、白俄罗斯、马来西亚联合培养拔尖人才,形成了深度互动的国际合作网络,旅游管理专业入选教育部英国全球繁荣基金项目。

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共同主办“中意智慧城市合作研究室”国际学术研讨会

举办“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就业去向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到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旅游文创设计公司、研学旅行机构等从事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旅游产品开发策划、研学教育等工作;或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或旅游职业中学、旅游职业中专教学工作;或投身乡村,参与开发乡村文化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等;或迈入街区,融入城市休闲街区运营与管理。

2018届毕业生马楠——北京金融街控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酒店事业部经理






2007届毕业生张琼——郑州科技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



2005届毕业生王丹——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

2004届毕业生乔梁——郑州嵩山少林旅行社总经理

2005届毕业生赵乐乐——河南凡越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导游部经理兼办公室主任

2006届毕业生张相威——河北万景旅游开发集团文旅项目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