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一、学院概况

国土与旅游学院成立于2014年6月,前身为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现拥有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地理信息科学系、土地资源管理系、地理科学系4个教学系,2022年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理科学(师范)4个本科专业招生。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000余人。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旅游管理学科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学院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二、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博士45人。学院拥有河南省黄大年式旅游管理教师团队1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教学名师、文化和旅游部青年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类人才称号者20余人次。学院聘请张怀西、杜晓帆、魏小安等国内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三、科学研究

学院自成立以来,以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打造一流平台为目标,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交流。获批国家级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SSCI、SCI、EI、CSSCI、CSCD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0余项;先后向全国政协和河南政协提交提案20余项;先后承办国家人社部“大数据时代与智慧旅游”和“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高级研修班;获全国政协优秀提案1项、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5项、河南省政协重点督办提案10余项;先后承办国家人社部“大数据时代与智慧旅游”和“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高级研修项目,累计培训科研院所和企业业务骨干500余人。

四、中心平台与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中国旅游研究院县域旅游研究基地、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旅游公共服务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智慧旅游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旅游与物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智慧旅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南省环境遥感与古迹保护工程研究中心、世界旅游研学组织驻河南代表处等十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2015年,旅游管理学科获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2019年,学科顺利通过期末验收,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同时,旅游管理是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意智慧城市合作研究室”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善行旅游—有效促进遗产保护与人的发展”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学科建有旅游小镇--“三彩国际陶艺村”,探索出“旅游+艺术”的精准扶贫模式,得到原省委书记王国生的充分肯定。

学科积极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需求,按照“河南急需、国家一流、学术导向、贡献重大”的总体要求,对标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围绕智慧旅游理论与实践、旅游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文化旅游与黄河文明传承创新、旅游文创产品研发与设计、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等学科方向,瞄准学术前沿和行业产业需求,产出标志性研究成果,将学科建设成为具有河洛特色、中原引领、中部示范、国内一流的特色学科,成为旅游人才集聚高地、旅游科学研究高地、旅游教育创新高地、旅游社会服务高地,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五、社会服务

学院承担《河南省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洛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洛阳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栾川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等项目,承担部分地区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承担汝阳县、嵩县、栾川县、洛宁县等共7县市23个乡镇249个村庄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承办了国家人社部大数据时代与智慧旅游、河南省人社厅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高级研修项目等研修项目,培训40余场,培训4000多人。

近年来,学院完成《河南省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河南省民宿发展报告》《河南省全域示范区评定及管理办法》《坚持文旅融合,着力打造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等系列政府智库决策报告30多项。承担河南省旅游景区发展评估、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星级评定、景区暗访暗访、星级酒店暗访等工作。承担河南省4A以上景区、洛阳市A级景区暗访项目,洛阳市星级酒店暗访项目,栾川高速公路免费活动效应评估等项目,助推河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六、教育教学

学院以“旅游管理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特色人才培养为抓手,做好各专业建设规划,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和教研教改,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化、专业培养方向特色化、人才培养路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社会化”改革。2015年旅游管理专业获批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6年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入选教育部英国全球繁荣基金项目,2017年旅游管理教师团队获批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8年旅游管理系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年来,学院获批河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获批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获批省级教改项目6项、课程思政项目2项。建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一流本科课程4门,出版教材10余部。多位教师在省级校级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1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1位教师在河南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获一等奖,2位教师获得首届校长杯大赛“河洛教学标兵”称号。

七、实验实训

学院启动了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习实践教学,建立了全程有效的专业实习管理机制。选取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广州长隆、北京中测新图、河南省地矿局等五十余家单位为教学实习基地。形成了专业见习、课程实践、花会实习、自然地理实习、顶岗实习等一整套适合专业发展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现有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实验室、旅游大数据实验室、GIS实验教学中心、环境遥感实验室、无人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理生态观测中心和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室、土地动态监测实验室等实验室,配备ArcGIS、ENVI、ERDAS、无人机摄影测量与遥感平台、地理与生态观测站、空间数据采集系统和高性能图形工作站等软硬件设备。建成了占地面积近1500平米的模拟中餐厅、西餐厅、客房、形体、 茶艺等实训室以及酒店信息化管理综合实验室,购买有Opera操作系统、酒店收益管理系统以及酒店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系统,充分满足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

八、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育+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设立人才培养特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积极探索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卓越创新人才、卓越管理人才、卓越技能人才。近年来,获批国家文旅部“实践服务英才团队”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项。在全国高等院校旅游创新策划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九、学生工作

学院学生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优化育人环境,以教育好、管理好、服务好广大学生为理念,以党建、团建促进学风、院风建设。团学工作务实高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工作突出专业优势,丰富活动载体,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院坚持以学生基本素质培养、职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培养为导向,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依托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坚持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品牌特色化,紧密结合专业发展特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成立地理测绘、国土空间规划班、旅游规划与开发特色人才班、卓越酒店经理人班等,积极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一体化育人机制。近年来,学院组织学生承担多项社会服务项目,学生在每年的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积极服务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学生在全国旅游院校技能大赛、全国GIS技能比赛、全国土地规划大赛、河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荣获多项佳绩。学院成功举办十九届导游风采大赛,发展为学校学生工作特色品牌。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千方百计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连续多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百余人在北京、上海、海南、浙江等地知名企业从事中高层管理工作。

十、党建工作

学院党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和意识形态责任制,抓好班子思想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带头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狠抓工作落实;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回应师生呼声,坚持把维护教职工最现实最迫切最需要的利益落到行动上。

学院不断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增强党的政治组织力,强化主体责任,坚持学院领导联系支部,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组织建设标准。严格组织生活,提高党员教育质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保障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和党委会制度,强化中心组学习和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学院党委荣获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旅游管理教工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河南省高校首批样板党支部。院党委秉承“四个坚持”,坚持党建与专业特色相融合,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2018年我院旅游管理教师团队获批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019年《乡村振兴,规划筑梦》项目入选团中央“千校千项”100个精彩作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增强党的保障支撑力,专业学科融合,切实加强学科育人。中国文明网、中国大学生网、洛阳晚报等媒体报道我院导游风采大赛。坚持党建与科研相结合,我院高度重视党建项目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完成项目申报工作,近年来,共立项党建与思想政治课题30余项。其中,学院党委申报的《“小马扎+小讲堂+小论坛”党建旅游扶贫》项目获批2018 年度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坚持党建与教育深度融合,以党建促思想政治建设,丰富教育教学载体,带领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播撒革命火种,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中充分发挥党建的思想引领作用。坚持凝心聚力,发挥榜样作用,引导教师建功立业,组织开展“争优创建”“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

十一、招生计划

2022年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理科学四个本科专业计划招收260人。

(一)旅游管理专业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培养能够在旅游景区、度假区、民宿、在线旅游服务企业、旅行社、旅游规划策划单位、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等企业、行业相关管理岗位从业,具备较高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师资力量:旅游管理专业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人。

   (二)酒店管理专业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酒店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酒店管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服务意识、优良的职业道德、突出的管理能力、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从事高端酒店、休闲度假、精品民宿及相关行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组织策划、人资培训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

师资力量:酒店管理专业现有专业教师33人,其中骨干教师29人,教授2名、副教授10人、博士7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人才1人。

(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基本知识,接受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国土空间规划、房地产估价与经营管理等技能训练,具有测、绘、规、估、表、籍、计等实践能力,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学及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师资力量: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后)6人,硕士6人。

(四)地理科学专业

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地理科学专业立足洛阳、面向豫西、辐射河南全省,培养师德高尚、热爱地理教育事业,现代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突出、自然科学与人文素养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综合利用现代地理科学的理论和技能,科学实施地理教学和地理实践活动,胜任中等学校地理教学与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

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余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博士占70%以上,双师型教师一半以上。

夏风生凉意,相遇暖人心,愿我们都能有一个温暖的相遇。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等待您的到来。

旅游管理专业简介:https://sites.lynu.edu.cn/gtly/info/1031/2646.htm

酒店管理专业简介:https://sites.lynu.edu.cn/gtly/info/1031/2647.htm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简介:https://sites.lynu.edu.cn/gtly/info/1031/2649.htm

地理科学专业简介:https://sites.lynu.edu.cn/gtly/info/1031/2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