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我院学子考研“信息差”与学术规划迷茫,搭建本科教育与研究生培养的“衔接桥梁”,2025年9月25日,我院在A2-104教室举行“明方向・定目标・强信心”考研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特邀河南大学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王东峰担任主讲嘉宾,为学子拆解升学密码。地理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小虎,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书记、系主任马荥及教师代表,2022级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参加了此次主题讲座,讲座由马荥主持。

作为长期深耕旅游管理学科教育与研究生培养的专家,王东峰以“学生学术成长需求”为核心,从“认知—规划—行动”三个维度展开分享。在学科认知层面,他系统阐释了河南大学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办学优势: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旅游目的地规划”等特色学科方向的科研实力,到由资深教授、行业专家组成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再到与国内外高校合作的学术交流平台,让学子直观感受到“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对个人学术视野拓展的支撑作用。
针对学子最关心的“如何精准备考”,王东峰结合旅游管理、文化遗产、人文地理等专业的培养方案,深入解读了历年招录数据背后的“报考逻辑”——既分析了不同专业的报录比、复试分数线等“硬性指标”,也点明了院校更看重的“学术潜力”(如科研兴趣、文献阅读能力、实践调研经历);同时结合自身指导经验,给出“分阶段备考策略”:基础阶段侧重专业理论体系搭建,强化阶段聚焦真题解析与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冲刺阶段注重复试礼仪与学术表达训练,为学子绘制了“可落地、可执行”的备考蓝图。
互动答疑环节,学子们围绕“跨专业报考旅游管理研究生的可行性”“如何平衡本科课程学习与考研复习”“研究生阶段如何选择契合自身职业规划的导师”“奖助学金政策对读研经济压力的缓解作用”等关乎未来学术发展的核心问题踊跃提问。王东峰结合河南大学的招生细则与研究生培养实践,逐一给出细致解答:他建议跨专业学子提前补充旅游学基础文献,突出“本科专业与旅游学科的交叉优势”;提醒低年级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是考研的隐性优势”,避免盲目“早启动”而忽视本科学习;针对导师选择,他建议通过院校官网、学术论文等渠道提前了解导师研究方向,主动撰写“学术兴趣信”建立初步联系。这些“靶向性”解答不仅化解了学子的困惑,更帮助他们建立起“长线备考、理性规划”的认知,现场掌声持续不断。

此次考研专题讲座,既是我院“以生为本”开展升学指导的具体实践,更是“校校协同育人”的生动体现。通过邀请高水平院校专家进校园,不仅为学子提供了权威、前沿的考研信息,更帮助他们打破“本科院校视野局限”,明晰了从“本科学习”到“研究生深造”的能力衔接要求——既明确了“要考什么”,更清楚了“要成为什么样的学术后备人才”,为后续学术进阶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讲座收集的学子需求也为我院优化升学指导体系提供了“精准依据”,有助于后续针对性开展“考研经验分享会”“导师一对一规划咨询”等活动。
未来,我院将持续聚焦学子学术成长与职业发展需求,以“助力高质量升学”为目标,一方面深化与省内外高水平院校的合作,常态化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学术体验营”“研究生导师进校园”等活动;另一方面完善“低年级启蒙—中年级规划—高年级冲刺”的梯度升学指导体系,将考研指导与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帮助学子不仅“能考上”,更能“读得好、发展好”,真正实现从“学术追梦者”到“学术践行者”的蜕变。
图、文/冯常岳 审核/刘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