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培训>>基层服务>>正文
案例推介 | 河南郑州:政府主导 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大民生
发布时间:2021-07-20 10:24:32 点击:

“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河南郑州、开封、洛阳,构成黄河文化的核心带。作为数千年商城文明的承载者、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郑州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重视公共文化给予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2013年,郑州市成功创建了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乘着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东风,郑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上做文章,着力在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上见成效,努力构建与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格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央媒看河南丨河南郑州:政府主导 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大民生

黄河国家博物馆效果图

央媒看河南丨河南郑州:政府主导 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大民生

郑州先秦时期考古学术成果报告会暨《发现郑州·先秦篇》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首播仪式现场

少林功夫进校园

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

2020“欢乐春节”出访演出交流

郑州博物馆新馆

大型舞剧《精忠报国》

舞蹈《唐宫夜宴》

双湖花园城市书房

第八届中国(郑州)街舞大赛

郑州市2020中青年舞蹈大赛

全国“村晚”河南登封现场

群众文化活动

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

河南省第四届广场舞展演

  高起点谋划 黄河故事融入公共文化高地

  郑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文旅强市,以“八个纳入”为抓手,高位推动文化建设。先后出台公共文化相关政策文件,将各类民办文化、旅游、科技、体育和非国有博物馆等设施建设、活动开展、项目经营、精品创作等列入政府购买和扶持的重点,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常态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2020年郑州市人均文化传媒事业经费227.89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市长侯红经常听取汇报、了解情况、交代任务,帮助解决问题。从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全局角度,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作出了“塑理念、定格局、谋长远、打基础”的战略部署,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把脉问诊、量体裁衣,把国内外先进地区、先进城市的先进经验与古都郑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2月26日,郑州市委召开“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暨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筹备动员大会”,徐立毅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如何把深厚的历史文化展示出来,把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产品,让人民在感知历史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升华精神境界、提升文明素质是摆在郑州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侯红总结道:“郑州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5000年的黄帝史诗和3600年的商城文明。”她以 “山”“河”“祖”“国” 四个字做了精辟的概括:山,是指“中岳嵩山,天地之中”;河,是指“母亲黄河,民族之魂”;祖,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国,是“河洛古国,文明之源”。

  郑州市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围绕“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和“两带一心”战略,编制了文化博物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专项实施方案,积极构建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精品文化旅游带,讲好黄河故事。一批承载黄河文化内涵的公共文化场馆应运而生:总投资约32亿元的黄河国家博物馆、16亿元的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7亿元的黄河文化演艺综合体、50亿元的荥阳故城文旅融合项目、45亿元的汴河遗址公园……

  大手笔建设 奠定全省公共文化“郑中心”

  历时八载精心打磨,总投资300多亿元,占地约1.53平方公里的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和现代传媒中心拔地而起,并称为郑州的中央文化区,简称CCD。以中央文化区为核心,郑州西部城区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呼之欲出。

  奥体中心包括“一场两馆”,是河南省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公建项目,2019年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文博艺术中心能满足国内外大型艺术展会和歌舞剧演出的要求;市民活动中心将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市民活动乐园;现代传媒中心则为报业、广播、电视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公共文化服务区的建设全面提升了郑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这里不仅地上建筑功能齐全,大气时尚,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也是亮点。

  公共文化服务区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驻场项目经理张恒业表示:“郑州拿出这么高标准的要求,这么大的决心,用这么大一块地建设(公共)文化区域,确实是大手笔,我们觉得很兴奋,也很震惊。”

  以前,西区就是一个十里荒沟。近20年来郑东新区的高速发展让郑州西部城区倍感落寞,公共文化服务区的建设成为推动西区发展的关键一招。西区的发展必须有一些很好的项目来带动,公共文化区这些项目都是市里面的大型公共文化项目,带动性非常强。

  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区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陆续启用,面向市民开放,逐渐盘活了西区的社会经济。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和现代传媒中心“四个中心”成为郑州文化新地标。2020年,郑州美术馆新馆、大剧院开馆,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今年,郑州博物馆新馆、郑州遗址博物院、郑州文化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商都文化公园等场馆相继开馆开园;郑州科技馆、杂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进入开馆前冲刺阶段;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开工建设;郑州歌舞剧院、郑州运河遗产博物馆、老奶奶庙旧石器遗址博物馆和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等新建、改建、扩建工作有序展开。

  除了重大文化场馆建设,基层文化阵地也日益完善。2020年,市政府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工程纳入年度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着重对已建成的278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功能优化、提档升级,对65座城市书房“郑品书舍”进行规范管理、科学运营。

  郑州市各区县(市)也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文化活动作为重点,提高工作标准和要求。金水区投资13.3亿元的融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等五馆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登封市投资5.4亿元建设的集文化馆、图书馆和城市展示馆于一体的文化项目即将启用;新郑市投资8亿元的“一馆一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

  多元化供给 解决不均衡不充分问题

  2020年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完美亮相,惊艳全球,千万郑州人以热情的表演、动人的歌声,彰显了九曲黄河奔腾向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磅礴气势,展示了河南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郑州成功举办。作为电影领域的一场狂欢盛宴,金鸡百花电影节引发了大众关注。

  “金鸡百花电影节像一扇窗户,一扇外界看郑州的窗户。”这一年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闭幕式等五大类25项活动创意新颖、广受好评,给市民带来电影饕餮盛宴。

  除了这两场重量级的文化盛事,按照“最佳的比赛场馆、最佳的赛事组织、最佳的服务保障”的要求,成功举办2020国际乒联总决赛、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街舞大赛。

  除了高大上的文化活动,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接地气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常年不间断。持续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千场演出”“情暖新春”专场文艺演出、戏曲进校园、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年均展演、放映近5万场次,受益群众千万余人次。郑州图书馆打造的“天中讲坛”品牌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开展253期,其中《双槐树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探秘》《发现郑州·先秦篇》线上观众分别超过130万人次。2020年少儿图书馆《童话黄河》《家长微课堂》微视频,以专题形式登上“学习强国”中央平台,浏览量100余万次,服务了全国读者。2020年郑州文化馆少林功夫非遗传习班开班,首批招收60名青少年学员、20名成年学员,标志着“少林功夫”全民推广工作迈开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少林功夫非遗传习班,先在郑州文化馆、郑州市少儿歌剧团试点推广,面向全社会招收喜欢少林功夫的幼儿、青少年、成年人,随后将逐步扩展到全市各县区文化馆、文化站,以及社会各个区域。登封朝阳沟“村晚”作为全国8台示范性“村晚”之一,在央视和国家文化云直播,向全国观众展现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展现中原新农村建设的突出成就,展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采。

  文艺创作出彩出圈。积极推动文艺作品创作提升,舞剧《精忠报国》圆满完成各类大型汇报演出,与《妈,我回来啦》《家在黄河边》《我的好兄弟》3首歌曲同时获得河南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新剧《王熙凤》、豫剧《锦娘》先后搬上舞台,曲剧《小小把城官》《花庭会》《沙家浜·智斗》《卖苗郎》等作品成功复排。积极推动完成《黄河逆行人》等7部剧本创作和修改,新创作《相亲》等5部曲艺小品,参与2部影视作品的摄制,歌曲《我们能》获得“优秀国际展播奖”;舞蹈《匠人之心》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舞蹈《唐宫夜宴》在今年河南春晚、元宵节晚会成功出圈,网络播放量超过30亿次,5次登上微博热搜,成为现象级文艺作品。

  新理念打造 公共文化品牌重磅推出

  郑州市联动沿黄九省(区),策划举办了首届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活动。这是郑州市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一项创新实践。

  本次活动从4月13日持续到5月8日,共25天,拜祖大典、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等九大活动轮番上演、精彩纷呈。其中超过2000万人次观看“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系列文旅活动直播,5865万人次参加网上祈福拜祖,整体活动全网累计点击量超过40亿次,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有力传播了黄河声音,形成了对内凝聚力、对外影响力持续增强的良好态势。

  群众参与,文化惠民。线上线下都有份,让黄河文化“抖”起来。此次活动始终聚焦群众主体,坚持线上线下互动。在线下,通过举办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沿黄九省区精品演出季、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等文化惠民活动,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便能参观到国家级文物精品,欣赏到高雅艺术,满足对更加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线上,各项活动均采用“线下举办+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全网推送,开通线上线下互动渠道,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参加线上拜祖,聆听高端论坛,欣赏沿黄风景,体验厚重黄河文化。同时,还组织“一起@黄河”“最美郑州”短视频大赛、“礼遇郑州,创意生活”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参与者遍布社会各界。

  “绿城读书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少林国际武术节”“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中国(郑州)国际街舞大赛”“杜甫诗歌文化节”等一个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都是郑州市持续多年一届一届培育打造的。这些文化品牌享誉全国甚至全球,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更是为城市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郑州文旅云” 是科技赋能郑州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果。2020年6月22日上线运营至今,注册用户106万,在线发布活动5764场,开展文化直播402场,产生活动订单268024个,平台预定率90%以上,平台服务覆盖人次超2500万。其中“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系列讲座线上直播活动”“2020年郑州市首届十佳地标打卡地评选活动”“郑州图书馆暑期活动汇总”“您身边的郑品书舍”“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线上书画展”“2020年郑州市精品剧目演出活动·周末剧场”“2021云上过大年”等专题深受群众喜爱。2021年3月,“郑州文旅云”列入市政府优化公共服务专项月评工作,成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有力抓手。

  组织文艺团队远赴卡塔尔、乌拉圭、巴西、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圆满完成2020“欢乐春节”出访演出,推动中原文化走向海外。携手澳大利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中心建立了“悉尼·中国非遗郑州馆”,为中原非遗传承打开海外窗口。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公共文化直接反映这个城市的幸福指数。如今,郑州这座城市“背靠嵩山、面朝黄河”的城市文化特征愈发凸显,“文化铸魂、旅游带动、文旅融合”的动力活力愈发强劲。以“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两带一心”文旅格局、“三座城、三百年、三千里”历史文化故事、“山、河、祖、国”四大城市文化IP为主要内容的“一二三四”战略布局愈发清晰可见、呼之欲出,郑州公共文化正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基层服务
专家顾问
研究团队
新 书 架

版权所有: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