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培训>>基层服务>>正文
关爱留守儿童,打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
发布时间:2016-04-06 15:51:08 点击:

引言:2013年8月,信阳市平桥区开启了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切入点,以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为载体的新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探索。两年来,在文化部和河南省文化厅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信阳市平桥区结合自身实际,锐意创新,严格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标准和各项指标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创建任务。在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管理体制、队伍建设、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索,创造了一些新的做法和经验,既有本地区的地方特色,也有较大的示范推广价值,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和亮点。

(一)理念,绘就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唱响“让书香洋溢平桥,以文化引领发展”的主旋律

平桥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针对广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平桥区委、区政府顺应民心,牢牢把握“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进步”主题,唱响了“让书香洋溢平桥,以文化引领发展”的主旋律。

具体做法:

1、超前谋划,理念先行。平桥区委、区政府坚信抓文化就是抓民生。针对广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薄弱,儿童和广大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的现状,从2010年起,平桥区委、区政府连续三年把图书馆建设列入全区“十大惠民实事”之一。2010年高标准规划建成了18个乡镇公共图书馆,从而结束了平桥区没有乡镇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并于2011年全部实现免费开放。2013年8月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切入点,以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功申报为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示范项目。

2、建立三个保障体系。一是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问责制,建立创建组织网络,形成逐层带动、相互联动、共同推动的工作格局。二是政策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平桥区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管理办法》,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三是资金保障体系。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项目支持和社会援助为辅”的多渠道投入模式,设立创建示范项目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3、形成三个工作机制。一是协调联动机制。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创建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听查看访四种方式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创建情况进行测评。三是社会参与机制。将创建工作与全区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联系,扩大社会面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二)奋起,建设全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区--乡--村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平桥区建设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区图书馆为总馆、18个乡镇图书馆为分馆、50个村级图书馆为支馆的区--乡--村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各级图书馆采用统一的服务平台和业务管理系统,实行“统采统编、统一调配、定期轮换、分级管理、分散服务”,建立了纵向联系、横向联通、高效流畅的图书馆一体化服务平台,成功推行“一卡通”,实现了图书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共享流通,通借通还,最大限度了提高了办馆效益。同时,以文化方舱为补充,在广场和人流聚集场所建立阅读舱,使用WIFI扫描看杂志、图书等电子资源。形成覆盖全区、功能完善、资源共享、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具体做法:

1、高标准一体化建设馆舍,注重儿童服务空间设置与资源配置。平桥区根据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要求,各乡镇公共图书馆分馆的建筑面积为821平方米(其中明港镇系新兴的人口聚集区域,故图书馆建筑面积为3750平方米),各馆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的原则,分上下两层结构,内设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采访编目室、电子阅览室等五室分设,融图书借阅、报刊阅览、数字图书阅览、信息查询、影片欣赏、活动开展等多项服务于一体。在现有区图书馆为总馆、乡镇图书馆为分馆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基础上,重点建设村级公共图书馆,将留守儿童特色服务延伸至农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末端。拓展乡镇馆儿童服务空间和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开拓村级馆(农家书屋、社区图书馆等)支馆的儿童服务空间和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设立流动服务点,突出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纸质图书资料建设,增加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数字影像资源。

2、培育公共文化持续发展主力军。以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为契机,联合信阳师院,在数字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实现图书馆间的共建共享。依托高校人才,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在专家指导和实践过程中,培养信阳市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理论研究队伍,为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发挥总馆的协调统领作用。在确保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正常运行所需人员的基础上,乡镇图书馆、村图书馆均安排1-2名懂业务、精管理的工作人员负责日常服务工作。区图书馆切实承担起对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4、明确任务加强督导。明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关爱留守儿童,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了《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平桥区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管理办法》、《 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服务活动推进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5、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逐步推进乡镇文化站、村级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资源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整合,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广泛开展服务三农的文化传承、信息传递、社会教育等多元化服务活动;建立馆校、馆企合作机制,志愿者服务机制、社会捐助机制等,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

目前,信阳市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运行良好,区--乡--村三级公共图书馆已成为全区留守儿童的心灵驿站,为留守儿童实现教育全覆盖、关爱全方位和管理全天候,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平台。以留守儿童为重心的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生机勃发,广大青少年儿童和城乡居民踊跃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三)共享,搭建关爱留守儿童的平台:“读者活动的常态化、系列化、体系化”

平桥区以项目创建为契机,在保留原有读书活动的基础上深化提炼,突出留守儿童特色,在全区各乡镇分馆、村级图书馆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实现了读者活动的常态化、系列化、体系化,打造出了众多优秀活动品牌。据统计2015年举办各类活动200余场,参与读者达5万余人。

具体做法:

1、开设《常识教育》小课堂。平桥区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中小学公民常识教育课题实验研究,与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联合编写了《公民常识》读本,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于2011年9月,在全区所有图书馆、中小学校开设了公民教育课程,现代公民教育活动走进图书馆,走进课堂。通过实施文化教育“娃娃”工程,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逐步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行为规范能力,进而带动和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开启“零距离”亲情对话服务。各乡镇图书馆分馆电子阅览室专设少儿机位,每周六、周末,针对留守儿童,开设亲子视频对话服务,使留守儿童与远在他乡的父母随时保持联系,互相关心,避免孩子因缺少父母关爱形成孤僻的性格,导致心理缺陷。此项活动已经持续了两年,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一致好评。

3、开设“零钱电影院”。不仅提供精彩影片播放,还设立了电影分享课堂,通过观影,使阅读、写作、绘画等活动也立体生动起来。害羞的孩子在分享课上有了表现欲,逐渐增加自信、学会表达,孩子因为电影有了广泛的沟通和交流。

4、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图书馆。自2011年以来,平桥区非遗项目剪纸、泥塑、戏曲进图书馆活动,受到了乡村孩子的喜爱。非遗项目进图书馆活动,不仅使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孩子、群众走进图书馆,为图书馆带来了无限生机。

5、开展读书活动和免费讲坛讲堂。利用“世界读书日”和节假日,举办经典名篇朗诵会、读书演讲比赛、读书摄影展等主题活动,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了“好读书、读好书”的风气;定期举办“平图讲坛”、“乡村大讲堂”等公益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当地农民致富能手到图书馆讲学,为城乡居民创造了与专家学者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形成了一座开放型“大讲堂”,有力增强了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了文化传播阵地作用。

6、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截止目前,全区共有注册读者5.6万余人,其中留守儿童注册读者为1.2万人,据统计全区共有留守儿童近4万余人,其中留守儿童注册读者占全区总留守儿童的30%。为了让更多留守儿童感受到关怀,感受到关爱,平桥区各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到留守儿童的身边,借助公共图书馆这个平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特色的各类活动,如“心理健康疏导”、“课业辅导”、“留守儿童第二课堂”、“留守影院”、“一对一帮扶”等等,同时,开展留守儿童调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问题留守儿童开展成长跟踪辅导。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留守儿童们既可以在这里读书、学习、观影及得到课业上的辅导,还可以在图书馆得到人文关怀、心理辅导,参加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目前,留守儿童活动在全区各乡、村(社区)图书馆实现了读者活动的常态化、系列化、体系化,打造出了一系列优秀活动品牌。

(四)思索,探究文化惠民的体制创新:“校地联动,科学指导项目有序推进”

为推动平桥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解决我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平桥区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切入点,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信阳市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的制度设计课题研究。为了使之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示范特征,平桥区图书馆于2012年12月与信阳师院达成校地共建单位,聘请王宏鑫老师任平桥区公共图书馆名誉馆长,培养信阳市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理论研究队伍,为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具体做法:

1.专家指导。“关爱留守儿童:信阳市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项目受到图书馆界专家学者指导,并与北大、南开、华东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图书馆界知名学者建立良好的交流和协作机制,保障此项目研究顺利进行。

2.成立研究团队。为了突破瓶颈,突出亮点,以研究促创建,信阳市平桥区在2014年4月成立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制度设计研究专家委员会,成员包括由信阳市文化系统、图书馆学会学科带头人、信阳高等院校教授、参与过重大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等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对平桥区创建规划、制度设计方案进行研究论证,确保创建规划、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文件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带动性和导向性。

3.实地调研,形成报告。两年来,制度设计研究工作组多次深入平桥区各乡镇开展调研活动,为平桥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研究累计原始素材,并多次召开项目研讨会,推动制度设计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相促进。取得了一批具有一定研究水准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成果,完成了《关爱留守儿童:信阳市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制度设计研究报告》。这一报告对项目的观念引导、体制设计、建设实施、机制保障、科学管理、活动开展、持续协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提炼和论述,为示范项目创建提供思想、理论、学术、政策支撑,不仅全面梳理了现有的做法及成效,也辩证地指出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当前影响和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路径、机制、对策和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工作组成员对制度设计中涉及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攻关,撰写各类专题论文10余篇。

4.制度建设。平桥区在探索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围绕《信阳市平桥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规划》、《信阳市平桥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建设,出台了《平桥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信阳市平桥关爱留守儿童: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项目建设工作考评办法》、《平桥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督导检查制度》等一些列文件,形成了保障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运行与项目创建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进一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强规范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过两年时间的积极推进,平桥区在创建过程中,紧紧围绕“关爱留守儿童:信阳市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这个制度设计课题,着力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建设、运行、管理的新办法、新机制,为河南省乃至我国中部省份劳动力输出地区的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实践示范,为中国构建基本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贡献建设经验。

基层服务
专家顾问
研究团队
新 书 架

版权所有: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