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们发布的第三篇绩效征文,内容是关于杭州市萧山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镇级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标准。本文从技术层面、内容层面、操作层面等介绍了构建县域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萧山实践,为其他县域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提供参考样本。
杭州市萧山区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镇级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标准,该标准依托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所在区的22个乡镇(街道)进行动态排名。
萧山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是基于B/S架构开发的用于对萧山区“两馆一站”及镇(街道)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绩效动态评估的信息管理平台。
一、基本框架
(一)技术层面:
系统采用B/S模式(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
(二)内容层面
目前主要涵盖4大块功能,即: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队伍、统计报表。

▲模块一:文化设施
包括萧山区文化馆;萧山区图书馆;萧山区绍剧艺术中心;萧山区博物馆;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镇(街)、场文化广播站;镇(街)、场图书支馆;村(社区)图书分馆(农家书屋);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品牌文化广场、公共电子阅览室;社会各界对文化事业投入;其他文化设施13项内容;
▲模块二:文化活动
包括品牌节庆活动;大型文化活动;文化走亲;送戏下乡;送书下乡;共享工程;文化礼堂活动;群文业务培训;展览;讲座;其他活动11项内容;
▲模块三:文化队伍
包括文化志愿者;获奖情况;文艺团队;从业人员培训;机构情况5项内容;
▲模块四:统计报表
包括文化活动统计;情况汇总;考核统计;综合排名4项内容。
以上四个模块基本上涵盖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所有内容和形式,也涵盖了数据的统计和整理分析。
基于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内容设计模块,以科学划分为前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标准共设置5大类26项指标,总分100分,另加分项目10分,细化标准使评估更专业化、管理过程更优质化。
(三)操作层面
以“项目化、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为理念,界面设计科学、清楚直观、可操作性强。
系统还专门提供了一个公共浏览账号用于公共浏览,正确填写用户民和密码,点击登陆之后就可以浏览。
▲萧山区公共文化绩效评估系统登录界面(图片来源:萧山区文广新局)
二、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实践应用
(一)设置工作权限,分级操作管理
根据各单位的不同职责和要求,在区级审核的基础上,设置了萧山图书馆、萧山文化馆、萧山博物馆、跨湖桥博物馆、萧山绍艺中心、镇(街道)文化广播站(包括镇(街道)图书支馆)、村(社区)(包括村(社区)图书分馆)等不同的角色。
区级管理“两馆一站”、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以及镇(街道)文化广播站的大部分内容。

萧山图书馆管理镇(街道)图书支馆和村(社区)图书分馆以及共享工程的业务内容

管理框架根据实际工作的操作进行合理的配置,保证工作权限的设置和管理的科学合理。详见下图数据审核流程图。

▲数据审核流程图(图片来源:萧山区文广新局)
(二)重视数据采集,把握报送质量
乡镇(街道)建立填报制度。区级审核员在附件功能和审核功能的基础上,通过附件审查和资料审核,确保最后在系统页面显示的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使最终的综合排名更加公平、公正。长此以往,逐渐形成有据可查的局面,能最大可能地从源头上切断了造假应付的现象产生。
(三)过程目标并举,进行综合排名
排名不再是年底的一锤定音和完成任务的交差。是从之前的仅围绕目标考核做文章向过程考核与目标结果并举的考核方向倾斜;评估根据需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每年年初对上一季度的各项指标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不仅仅作为全区文化建设资金扶持和文化工作综合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动态统计和评估综合排名,及时查询、对照其他兄弟镇(街)的数据,寻找短板,营造你追我赶、取长补短的良好工作氛围,进一步提升各文化部门、单位的信息共享程度、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信息更新管理效率。
三、专家评述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阮可认为,县级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数字化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提供可测量的“标尺”。乡镇文化工作做得好不好,由评估数据说了算,有了遵循。
二是为基层文化工作方向设定“指南”。对照规范,乡镇会明确文化服务做什么,短板在哪里,重点是什么,如何对接群众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三是文化与科技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公共文化绩效评估系统,规范和评估系统相辅相成,实现数据网上动态填报,实时掌握信息,提升服务效能,具有示范价值和可复制性。
【作者简介】
朱华丽
联系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文化馆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中路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