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文化馆公益培训群文舞蹈沙龙班学员表演的舞蹈《不忘初心》
本报驻浙江记者 骆 蔓
6月28日,由浙江省杭州市文广新局主办、杭州市文化馆承办的杭州市文化馆公益培训精品展演暨颁奖典礼在浙江省文化馆小剧场举行。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时俱进、开创未来等5个展演部分中,235名培训学员与教师代表登台表演了舞蹈、京剧、越剧等16个节目。“节目都很精彩,大家的表演也很到位,可惜前几天我摔了一跤脚扭伤了,今天只能坐在台下欣赏,太遗憾了。”坐在记者身边的杭州市文化馆公益培训群文舞蹈沙龙班学员黄莺说。
据杭州市文化馆副馆长林敏介绍,杭州市文化馆公益培训从2012年秋季至今,共开设98个门类2586个班次的培训,培训学员53428人次;招生对象面向全市市民,年龄从4周岁到70周岁;设立了杭州市文化馆总校及上城小营、下城朝晖、西湖蒋村、 拱墅米市、江干采荷、下沙邻里6个分校,每年开设春季、暑期、秋季3期免费培训班。此外,免费培训业务骨干42期,累计8458人。这一串数据背后,是杭州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外聘授课老师、群众文化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
朱爱花是教务管理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他们共有12人,3人从事教学管理,9人从事教务管理,负责学员报名、办理入学手续、开课期间的人事管理等一系列后勤工作,他们做得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我退休前在杭运公司做行政工作,2012年杭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免费培训班开设时,我就报名做了志愿者,一做就是6年。”对于培训报名情况,朱爱花如数家珍:2018年春季班总校137个班级2700多人报名,分校36个班级930多人报名;暑期班针对4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还特别为外来务工子女开设了候鸟班,分少儿硬笔书法、作文、少儿朗诵、绘画等5个门类,一星期一期,每天2节课,每人限报2门课。“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都很敬业,大家劲往一处使,即使有时候忙得脚不沾地也都无怨无悔。”朱爱花说。
67岁的洪丽英今年刚成为教务管理志愿者团队的一员。她感慨地说,以前自己上培训班时,看到朱爱花他们忙忙碌碌的,以为他们是杭州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志愿者,很受触动。“现在我的孙女上幼儿园了,白天的时间相对自由,就加入了志愿者团队。杭州市文化馆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平台,圆了我年轻时跳舞的梦想,我也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社会。”在这个展演的舞台上,洪丽英有3个节目要参加,“虽然有些忙乱,要换服装、候台,但特别开心,毕竟这是我的处女秀。”
学了两年旗袍秀的林菊花曾经是一家企业的工会主席,这次也在展演上登台亮相。“退休近20年了,还能上台表演,真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林菊花说自己之前从没想过有生之年还能穿上旗袍,“这里的老师很敬业、很负责,我从基础班学到提高班,不仅体形练好了,人也显得年轻、挺拔了,气质大有改观。这次我们班28人全部上台表演,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站上舞台。”
徐玲是3年前得知杭州市文化馆有一个“演讲与口才”公益培训班的,当时徐玲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不时需要给新员工进行培训,但因为缺乏演讲技巧,每次上课都力不从心,“演讲与口才”公益培训班正是对症良药,她便利用午休时间参加培训。“‘说话是一种修养’,我始终记得老师上第一堂课时说的这句话。”徐玲说,从杭州市文化馆的“演讲与口才”班到目前的“朗诵”班,性格很内向的她有了很大改变,学员们乐观的心态无形中影响着她,使她变得自信、阳光、外向。
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舞蹈系的周吉,在杭州市文化馆公益培训班担任民族舞老师已有4年了。每次走进教室,她总能看到一些学员已在教室复习上节课学的内容,还经常遇到身体不适的学员,赶来教室旁听,拍下视频回去学,这让她很感动。她说,在公益班上课很有挑战性,因为学员水平参差不齐。而她要关注到每位学员,让他们都有收获且学得开心,前期备课就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文化站站长戴志明是江干采荷分校校长,他认为,让基层百姓走出家门,接受艺术的熏陶,使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充实,这就是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