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新闻>>中心动态>>正文
新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一行到中心考察交流
发布时间:2022-02-23 16:31:59 点击:


2月21日,新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小凡、公共服务股股长林春梅、宣传推广股股长李漫漫等一行10人到中心考察交流,中心主任时明德,副主任马艳霞,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研究方向带头人、国土与旅游学院院长程金龙,公共文化与社会治理研究方向带头人、法学与社会学院院长秦永超以及中心研究员参加交流会。会议由时明德主持。

 

交流会现场

时明德对王小凡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中心与会人员基本情况。马艳霞详细介绍了中心近年来在理论研究、学术成果、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心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王小凡对中心长期立足河南,服务全省公共文化实践所做出的的贡献表示钦佩,她介绍了新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近年来结合本地实践,在公共文化融合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希望中心针对新安县公共文化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王小凡发言

  会上,双方围绕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合作社和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程金龙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助力顶层设计。对新安县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编制规划,协助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二是进行智力帮扶。对新安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青要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新安老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新安县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三是做好乡村运营培训。通过河南省返乡入乡创新创业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聚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题,为新安县提供12天50人的免费集中培训。

  秦永超提出双方可以在人才培养上深化合作。一是与新安文旅局建立长期实习合作关系。法学与社会学院和中心联合培养有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生理论水平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可以为新安公共文化服务补充人才队伍。二是发挥社工队伍作用,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提供文化志愿服务,解决基层人才队伍不足局面。

  中心研究员李亚提出,曲艺是文艺轻骑兵,群众喜闻乐见,又简便易行,新安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可以“就地取材”,利用盘活当地曲艺如河洛大鼓、河南坠子等充实其内涵,从事业性行为向企业化运营转变。

中心研究室主任高慎涛提出,一是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建设文化合作社,充分发挥文化合作社平台作用,聚合人才力量,挖掘优秀乡村文化能人,自编自创自演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作品。二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创新发展。将书房建在景区、学校、商圈等地,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书房安排诗词朗诵、读书分享、非遗制作等活动,探索运营模式和服务内容创新。

中心研究员闰华芳认为,一是应将诸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充分挖掘新安特色文化资源,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二是重视新安丝绸之路、函谷关等历史资源,将历史文化融入进去,提升新安文化厚重感。

中心研究员姚寅歌认为应在学生实习调研方面深化合作,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解决公共文化人才不足的局面。

中心研究员翟小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建立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同时加强校地联络,探索协同育人机制,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培养定制化的人才。

中心研究员周显峰提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不仅具有文化功能外,还应拓展社会功能,运用新理念进行新设计,将创新、艺术、文化、科技等融入城市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行升级。

  时明德进行总结,他强调,一是对公共文化要有正确认识,坚持公共文化的公益属性。了解公共文化的基本性、均等性、公益性和便利性,了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向公众提供基本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二是要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新阶段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主线,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高标准、高效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能,实现人民群众的高满意度,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后时明德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建议,他提出,要跳出传统思维,关注文化的繁荣发展,聚焦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旅融合、非遗传承保护等方面。一是坚持融合发展。推进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机构之间、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二是注重空间拓展。要在提升其功能性、实用性、公共性上下功夫,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建立特色分馆,延伸公共文化服务。三是加强社会参与。通过完善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手段,简政放权,调动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资金投入多元化。

 

时明德发言

王小凡对参会人员提出的建议和对策给予了充分感谢,并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新安公共文化服务快速发展。

    立足河南省公共文化现状开展公共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积极服务河南地方发展,是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加强与各地文化旅游部门的沟通协作,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心动态
专家顾问
研究团队
新 书 架

版权所有: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