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新闻>>中心动态>>正文
2022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会议在郑召开
发布时间:2022-02-22 21:47:46 点击:

2月21日,2022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会议在郑召开。会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建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2

会议指出,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家三部委下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主线,以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各项活动为主体,推进工作落实,推动实践创新,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组织完成了2020年度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总额4000万。进一步夯实基层公共文化阵地。目前,我省建成各级图书馆166个,文化馆205个,博物馆357个,乡镇文化站2478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万多个。各级免费开放单位服务7000多万人次,举办各类活动20多万场,受益群众8000多万人次,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523825b76fae10be4c71d4cf6c702ba

会议要求,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第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根据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各级公共文化部门和机构都要主动紧贴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和重要抓手,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工作的首要标准。

第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在发展中正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2018年开始,我省已经连续3年开展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从考核结果看,全省普遍存在着城乡公共文化建设不均衡、服务效能不高,基层人员和资金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各地要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结合各地服务标准的制定,将问题列入专项工作认真解决落实。

第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国家文旅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发展,创新管理方式,扩大社会参与。

 会议要求,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是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首先,坚持标准化发展。各地要结合《河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制定本地的基本服务标准,各县(市、区)要制定服务目录并及时公示。要确保内容无缺项、人群全覆盖、标准不攀高、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其次,注重差异化发展。在城区,以创新培育城市公共空间为主要任务,新建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睦邻中心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加快推动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结合老旧小区、厂区改造,依托社会生活服务建筑空间,打造一批能够承载当地文化特征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乡村,要因地制宜建设农耕博物馆、非遗传习所等主题功能空间。最后,强化协同化发展。通过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升县级馆统筹协调、组织指导能力,引导优质资源向乡村倾斜下沉。通过城乡“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形成城市对农村文化的常态化帮扶机制,继续深入实施“戏曲进乡村”工作,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文化服务。

二是持续打造公共文化品牌活动。近年来,全省打造了一系列品牌活动,受到了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各地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开展“群星耀中原”“书香河南”等全省性品牌文化活动,着力提升活动的覆盖面,实现省、市、县、乡、村全面覆盖,将活动延伸到村级,将文化服务送到村里,有效打通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和群众需求,打造符合当地实际的活动品牌,着力构建“县有品牌、乡有特色、村有活动”的工作局面。

三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服务方式上,要聚焦供需矛盾,深入开展供给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省级继续依托“文化豫约”平台,建立集需求采集、采购配送、监督管理、反馈互动于一体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平台,实现“菜单式”服务。举办全省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采购大会,逐步探索完善公共文化采购的双向选择模式。在服务时间上,要紧贴群众需求,积极做好场馆延时、错时开放,各类惠民演出要避免群众工作生产、农忙时间。在服务内容上,要提供更多特色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支持各场馆和社会力量合作,盘活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在服务对象上,要针对不同群体,统筹做好各群体公共文化服务。要面向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字技能和文化艺术培训,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面向残障群体,打造无障碍服务体系;面向未成年人,通过设置课外教育基地、“四点半课堂”等形式提供专项服务,使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精准化。

四是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平台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统筹建设,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终端智能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加快推进“文化豫约”和各地云平台的互联互通。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要以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为建设方向,加大微视频、艺术慕课等数字资源建设力度,不断丰富资源总量,提升资源质量,以数字化、影像化手段,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场馆数字服务方面,要加快实施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建设,探索依托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社会化平台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工作机制,拓宽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加强公共文化“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服务,通过活动直播、线上展示等手段,推进“互联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

五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要迎合群众多元化的新需求,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扩大购买范围和购买种类。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运营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活动项目、配送服务资源。要进一步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鼓励通过服务外包等方式,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或社会组织管理运营公共文化机构。鼓励将符合条件的民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为图书馆、文化馆分馆。要持续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文化志愿的注册招募、服务纪律、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依托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开展常态化、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形成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

朱建伟强调,2022年要重点抓好6项具体工作:

一是抓好绩效考核。进一步调整简化绩效考核指标,突出效能建设,开展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核。从基础指标、效能指标、高质量发展指标和第三方评估4个方面开展考核并开展相关培训。

二是抓好示范创建。每年将结合绩效考核工作,在全省创建命名10个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依托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30个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依托乡村文化合作社命名50个高质量发展示范村。

三是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全省活动要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开展,3月到年底,将持续开展9大主题活动,为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同时,从今年开始,将改革“群星奖”的评奖模式,将三年一届的群星奖改为每年一届,力争打造更多的有情怀、有温度、有骨气、接地气的群众文化作品,加强群众文化作品创作工作。

四是抓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今年,适时举办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各地要把公共空间建设作为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半径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要结合各地实际,在城区,打造一批小而美、服务精、效能高的新型空间,在建设模式上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管理;乡村要因地制宜建设村史馆、非遗馆等,把公共文化服务从机构、场馆解放出来,铺满大街小巷,实现房前屋后,遍地开花。

五是抓好数字文化建设。今年,继续完善“文化豫约”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省市县乡村五级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重点支持一些有基础、有思路、有前景的省辖市完善智慧图书馆建设和公共文化云建设。计划选取6个市作为智慧图书馆试点,7个市作为公共文化云试点,支持试点单位进一步丰富数字资源,完善线上线下预约、联动机制,鼓励各地与抖音、喜马拉雅等社会力量平台合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各类活动的覆盖面、知晓度和实效性。

六是抓好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第一,评选出50个示范性“文化合作社”;第二,大力开展“乡创美拍”活动,为文化合作社提供创作、分享、互动服务,培养一批具有创作优势和传播优势的文化能人;第三,召开现场观摩会,全面推动文化合作社建设;第四,试点推行“荣誉社长”制,鼓励支持艺术家、设计师、新乡贤等专业文化创意人士兼任文化合作社荣誉社长,进驻示范性乡村文化合作社,促进乡村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希望各地在推进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持续开展“寻找村宝”、“乡村村晚”等线下活动,推出一批最佳村宝、村歌、村艺、村画、村晚。

会上,对获得“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8个单位进行了授牌;围绕公共文化创新发展、数字化建设等内容,对参会人员进行了专题辅导。

bc87373bab559cd7267a15ed4c7a861

a83373e639cc9d2f96f4daa6ff23afd

会议强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关键在转变思路,核心在实践创新,落脚在群众满意。要勇于尝试,敢于担责,既不能当“甩手掌柜”,也不能当“传声筒”,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为扎实推进全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管局长及公共服务科负责同志,省直管县(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要负责同志;厅公共服务处全体人员;省图书馆、省文化馆、省少年儿童图书馆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中心动态
专家顾问
研究团队
新 书 架

版权所有: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