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新闻>>中心动态>>正文
中心副主任马艳霞参加“面向十四五:文化馆行业的创新发展”研讨交流会并发言
发布时间:2020-12-08 10:50:20 点击:

 

   为总结文化馆行业“十三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供给侧改革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对标国家“十四五”规划,谋划文化馆(站)未来五年重点任务,在首届全国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云上采购大会交流展示活动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简称“发展中心”)和中国文化馆协会(简称“文化馆协会”)举办“面向十四五:文化馆行业的创新发展”主题论坛,探索以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深化供给侧改革等为重点,以新理念、新机制推动文化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

 

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协会、各省文化和旅游厅(局)公共文化领域有关负责同志、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及沙田镇有关负责同志、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文化馆协会全体理事、合作单位及媒体等社会各界代表等共同参加了交流研讨,中心副主任马艳霞受邀参加研讨会并发言。

图片


图片
 
主旨报告:聚焦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场研讨交流在东莞市文化馆沙田分馆举行,由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罗云川主持。

图片 

罗云川主持

    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文化馆协会理事长白雪华,东莞市沙田镇党委书记贾贵斌,文化馆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国新,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杨乘虎分别做了主旨报告。

 

图片
 

贾贵斌:以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

 

贾贵斌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沙田镇依托区位交通优势从东莞市的落后扶贫镇发展成为经济强镇的演变历程,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镇党委为解决沙田镇的“文化短板”,着力打造“龙舟文化”、“疍家文化”等特色文化名片,借用外脑推动事业转型升级,让乡村文化“活起来”、乡村旅游“兴起来”、乡村文化产业“旺起来”、干部队伍“强起来”的一系列举措。

 

图片
 

白雪华:以深化供给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文化馆行业高质量发展

 

白雪华分析了文化馆行业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发展中心和文化馆协会加强顶层设计,从五个方面着手引领行业的主要思路:首要是树立行业社会地位,增强行业辨识度,为老百姓的需求服务;第二,以县域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实现城乡一体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第三,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国家公共文化云”联合“地方云”,打通线上线下,共同织就“全国一张网”;第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文化馆行业打造成为广泛汇集社会力量的大平台;第五,梳理研究文化馆历史根源和发展脉络,坚定初心,谋篇未来。

 

图片

杨乘虎: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的新思维与新路径

 

杨乘虎认为文化馆及其他公共文化机构在从“十三五”走向“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和城乡一体建设的进程中面临供需“双主流对接”的新挑战。基于“互联网+”圈层和破圈的思维形态带来了人们个性和多元的需求。文化馆应以革新治理方式促进机制建设,用社会性参与,实现主流价值,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资源跨区域流动,以智能服务形态赋能文化馆,提供新的文化空间和体验,打造文化馆标志性的时代面孔。

 

图片

李国新:“十四五”时期文化馆(站)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任务

 

李国新对标中央“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三十三条,提出文化馆(站)“十四五”时期的七大重点任务:一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扩面、提质、增效。三是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四是构建社会化发展新格局。五是推动融合发展,汇聚发展新动能。六是提升数字服务质量,满足公众新需求。七是强化保障力度,提升治理能力。

罗云川总结时表示,围绕提高地位、辨识度、美誉度、全民艺术普及主题等主要职责,未来文化馆的创新发展应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体系内与体系外、地域与层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公共文化空间、供与需六个方面进行打通。通过打通、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文化馆服务更优质、更现代、更高效、更美丽、更惠民,实现“十四五”的发展目标。
 

案例分享:关注文化馆创新实践



第二场研讨交流在东莞国际会展大酒店举行,由文化馆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国新主持。

 

图片

李国新主持

 

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洛阳师范学院教授马艳霞,广东省深圳市文化馆事业发展部部长舒阳,江苏省张家港市文化馆馆长李立群,重庆市大渡口区文化馆馆长郑启超,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分别进行了分享。

文化馆发展研究院有关学术委员: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彭泽明,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文化馆首席专家王全吉,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广东省文化馆馆长毛凌文,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金武刚对案例进行了点评。

 

图片

马艳霞:强设施、兴活动、建机制——垌头村“三步走”建强用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马艳霞介绍了垌头村探索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新机制,充分利用各类文化设施,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成立垌头村农民合唱团,举办首届垌头村农民合唱节,并成立村级“文化合作社”,以乡村文化互助合作组织的形式,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最大化,带动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实践做法。

 

图片

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彭泽明点评

 

彭泽明点评认为,垌头村脱胎换骨成为一个乡村治理文明村,其成功经验在于:坚持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坚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与乡村战略紧密结合、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垌头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是国家乡村文化治理的一个典型案例,充分彰显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发展的功能,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李国新小结指出,把农村的文化活动搞活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第一重点任务,也是第一难题。垌头村创造了乡村文化合作社的机制,既促进农民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也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做出有益探索,该做法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具有借鉴作用。

 

图片

舒阳:聚力城市发展,努力打造青年群体“身边的文化馆”

 

舒阳分享了深圳市各级文化馆在精准把脉城市特质、打造青年文化标配,激发后浪新力量、助力青年人探索无限可能,推深、做实青年思想引领,及时总结、提升青年文化服务质效,构建青年文化服务联盟、为城市文化蓄力赋能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介绍了福田“午间音乐会”、龙岗“小弹唱LIVE”、“梦工厂”主题阵地服务、“音为有你”青工音乐基地、“文化馆+工会”项目、“文化馆+志愿服务”等多个富有特色的青年文化服务品牌。

 

图片

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王全吉点评

 

王全吉点评指出,深圳市文化馆和深圳市文化馆联盟,面向青年群体开展精准化的文化服务,以现代、时尚、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来引领深圳城市文化的发展,凸显文化号召力,提高青年的艺术引领,以社会参与提高文化供给力,以数字服务、品牌服务扩大文化的影响力,为文化馆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时候也要特别关注庞大的青年群体,在普及的基础上要重视艺术的提高,同时以政府为主导,也要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 

李国新小结指出,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文化馆服务应根据地方特色来开展,文化馆服务面向青年人的活动怎么样创新,深圳做出了引领和示范。“十四五”中国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文化馆,文化馆提供出更多的适合青年人的服务项目活动,是“十四五”期间全国各级文化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的一个重点任务。

 

图片

李立群:夜经济正红火,文化馆怎样做——张家港市文化助力夜经济实践与探究

 

李立群介绍,张家港市文化馆通过举办“美好2020,从四月开始”、“多彩夜沙洲”系列活动、“夜沙洲嘉年华”、“柒壹文创市集”、“沪苏通双城记”等夜间经济主题活动,推动文艺轻骑兵走进商圈,采取延长开放时间、创排文艺精品、演绎精彩文艺、玩转非遗项目等做法,以文化为核心,助力夜间文旅经济发展,促进了文旅消费提质升级。

 

图片

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符湘林点评

 

符湘林点评指出,张家港市文化馆融入当地夜经济的形式创新,活动内容丰富,效果显著。国家提出推动夜经济发展,文化是其中的重头戏,是当前形势下文化馆行业的历史使命。对此,下一步文化馆应从需求侧来研究供给侧,大胆创新;研究消费的主体,推出吸引年轻人喜欢的文化项目;发挥好文化馆平台、资源优势作用,结合社会主体,使其成为文化馆的有力补充;长久推动此项工作、建立品牌,形成统计数据、长期追踪。 

李国新小结指出,夜经济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的具体举措,对于文化馆怎么样介入,做什么,张家港做出了一些探索。在“十四五”期间,夜经济还要大力推动,对于文化馆的服务来说,要重点去探索和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文化馆服务怎么以新的理念、新的业态、新的方式参与到夜经济当中来,发展夜间服务;二是怎么样建立与夜经济相适应的保障机制,应由主管部门推动,形成常态化的保障机制。

 

图片

郑启超:构建新时代文化馆总分馆体系 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

 

 郑启超介绍了重庆市大渡口区在全国率先推行文化馆总分馆制的运行模式、管理方法、管理经验及其生成的文化成果。大渡口区通过以区文化馆为总馆、镇街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为基层服务点,形成“上下协管”为主的大格局;形成“总分协管”为主、“总分直管”为辅,行业分馆、民营分馆共存的新体系;融合全域资源,优化供需途径,形成总馆带动、总分联动、分馆主动、基层服务点生动的新气象。

 

图片

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毛凌文点评

 

毛凌文点评指出,大渡口区是推进总分馆制建设的先行区、更是示范者。大渡口区成功的关键在于第一,建立了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第二,总馆做强,形成很强的辐射带动能力。面向“十四五”,该示范项目仍然要继续发力、后续发展,建议: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纳入到地方性的法律法规或是配套政策之中;要强调变输血为造血,让单方的带动示范变为多方的共创共融;要响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注重品质、均衡、融合、开放。

李国新小结指出,“十四五”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第一类的任务是要提升一体化发展,总分馆制就是一体化发展重要的实现方式。总分馆制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点改革任务。“十四五”时期,围绕总分馆制需要进一步的深化、进一步的推动,让总分馆制的制度真正建立起来,这应该是全国文化馆行业的重点任务,也是推动一体化发展能不能真正落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图片

黄晓丽:南方+东莞云上文化馆:推动新时代文化馆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高质量发展

 

黄晓丽分享了东莞市文化馆2020年与南方+政企合作,以品牌建设为主线,借助专业融媒体资源力量,打造了首家媒体文化馆。通过开拓文化馆服务的新场景、新流量来塑造文化馆线上新优势,提升文化馆的品牌知名度,建设了更适应互联网传播需求的十大数字产品,建立了五环传播路径的全新服务推广模式,实现了与“文化莞家”平台互通,增加了服务覆盖面。此外,东莞市文化馆长期致力于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共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东莞市文化馆场馆为阵地,搭建东莞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主体“研究+学习+交流+实践”的平台,通过定制成长方案孵化培育优质的社会服务主体,提供业务培训、场地设施、推广平台、实践项目、交流空间等五大服务。

 

图片

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金武刚点评

 

金武刚点评指出,“南方+东莞云上文化馆”的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东莞市文化馆本来已具备影响力的活动,借助南方+平台传播,使其服务覆盖面有了全新的、指数级的爆增。关于社会组织的孵化,就如何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文化馆要主动去培养合作伙伴,提升其专业性,引导其为文化馆的事业去发展。 

李国新小结指出,数字化也是“十四五”的重点任务,到2025年全国文化馆的数字服务应该进入一个新的台阶,将文化馆各个层面常态化的业务跟互联网、智能化有效地融合起来。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所有的业务、所有的服务都要真正地跟互联网服务和数字化融合起来。东莞市文化馆把全部社会力量吸引整合到文化馆平台上来的生动实践,给未来文化馆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启示。

 

图片

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华总结发言

 

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华总结强调,五个典型案例分别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何双轮驱动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抓住青年群体、如何用文化事业促进文化消费、如何利用总分馆制推动“十四五”城乡一体化发展给全国带来示范经验。发展中心将携手各级文化馆(站),共同开创“十四五”文化馆行业发展新局面,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心动态
专家顾问
研究团队
新 书 架

版权所有: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