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 从家出发
——河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大力开展“树清廉家风”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在各种场合先后数十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各级领导干部作家风建设的表率提出明确要求。河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持续开展“树清廉家风”系列活动,在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发挥教育治本功能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突出政治引领
——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总体部署
河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家风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纳入总体部署,定期分析研判,推动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越抓越实。2016年以来,围绕“树清廉家风”这一主线,每年一个主题,省纪委监委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省直工委等部门联合发文,在全省持续开展“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家和万事兴——家风家教主题展”“‘血脉传承——我家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五个一’家庭助廉”“清风正气从家出发”等活动。各部门通力协作、常抓不懈,共征集清廉家风座右铭近万条,开展家风巡讲1400多场,推动家风教育走进党员干部千家万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
通过政治引领,实现工作联动。洛阳市印发《关于2020年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主要领导连续5年为全市党员干部布置家风建设“必答题”,市纪委监委将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调整的重要参考。商丘市在市纪委全会上专门部署,将家风建设纳入年度全面从严治党考核内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及家属在家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济源市把对党忠诚纳入家风建设,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总体部署,通过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引导和促进党员干部及家庭成员带头树立廉洁家风,把廉洁家风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大家普遍反映,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党内政治生活状况在家庭的直接投射,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家风建设政治引领这根弦越绷越紧。
坚持同向发力
——以系统思维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融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
河南省纪委监委牢牢把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重要方针方略,着力打通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教育整改等环节,在审查调查中辅以家风问题剖析,从典型案件中挖掘家风家教元素,在“不敢”中寻找“不能”的着力点,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增强总体效果,激发“不想”的内生力,努力打通“三不”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高压反腐强大震慑、教育警示唤醒初心、监督机制持续完善等因素综合作用下,2019年全省有380多人主动投案,3400多人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交代问题,“三不”叠加效应初步显现。全省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在贯通融合中强化了系统思维、同向发力,持续增强修身齐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各地探索建立一体推进“三不”统筹机制。焦作市针对两任市委书记被查处的实际情况,强调善于“打扫战场”,搞好“战后重建”,修复和净化政治生态,坚持将廉政建设从工作延伸到生活、从单位延伸到家庭,在全市开展“廉洁从家出发”活动,找到党员干部内心深处最为敏感、最易触动的情感神经,立足单位内控机制查风险、找问题、建制度、补漏洞,进一步营造全面从严治党“从严趋紧”氛围。南阳市推动家风家教巡讲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把家风建设作为开展全国农运会遗留问题等10个专项整治重要内容,寓家风建设于日常监督工作之中。从各地情况看,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已经成为以案促改、一体推进“三不”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有的地方印发党员干部忏悔录揭示家风败坏的巨大危害,在善用治标利器的同时夯实治本根基,有效增强干部家属“把门人”的“把好门”意识,从正反两个方面统筹联动,放大叠加效应。
强化问题导向
——发挥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在不想腐中的功能作用
2019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3万多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6000多人。其中,不少领导干部违纪涉及家属、亲属,多数属于利用职务上的影响和便利为亲属谋取利益。围绕违纪违法案件,省纪委监委强化问题导向,加强正面引领,以“三不”一体理念、思路和方法推进反腐败斗争,建立“一案两同步三教育四整改”机制,用足用好案例活教材,编发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曹存正、原省环保厅巡视员马新春等典型案例,组织开展警示教育6.7万场次,教育党员干部390余万人,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和家庭防线,进一步释放家风教育治本功能。
以“树清廉家风”砥砺前行、筑堤防腐。郑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对家风不正、造成不良影响的党员干部,严格依纪依规追究责任。2018年以来,对涉及家风违反生活纪律行为进行党纪处分120多人、政务处分30人,剖析8起典型案例中党员干部家风败坏问题及其原因,把家风教育内容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安排,建立健全涵盖所有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家风建设联动机制。三门峡市在近年来多任市委书记被查、反腐败压倒性胜利进一步巩固发展的新形势下,公开发出《致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家属的一封信》,召开干部及家属守廉助廉座谈会,教育引导干部知廉敬廉、守廉保廉、助廉促廉、倡廉树廉。襄城县纪委与县越调剧团联合排演原创戏曲《智审荀府案》,展示了荀县令为官清廉家风正、带出贤德廉内助、廉伉俪千古流芳的故事,在全市巡回演出400余场次。基层同志纷纷表示,家风不正、祸患不远,如果不把家风建设好,腐败问题很难根绝。有的说,“家风家训警示语已经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净化心灵的‘滋养液’,无论是微家书,还是座右铭,都让清廉家风在字里行间传递。”
注重突出重点
——聚焦领导干部及其家属、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聚焦领导干部及其家属、亲属、身边工作人员等重点对象,特别是坚持家属参与、家庭互动、家政融合,是河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抓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鲜明特点。
紧盯党员干部,突出家属参与。鹤壁市建立干部家访制度,通过上级访下级、领导访干部、一层访一层,向家属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政策,将家风建设作为了解干部、温暖干部、监督干部的重要内容。信阳市在《建立健全信阳市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的实施方案》中,把家风建设情况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选拔、任用、考核的评价体系,加强对配偶子女出现违法乱纪行为的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构建领导干部家庭治理新机制。武陟县对新任命的16名科级干部进行任前集体廉政谈话时,邀请家属参与,除了新任命干部作廉政承诺外,家属也作助廉发言,强化双方廉政意识。
家属助廉,形成合力。安阳市组织100余名干部家属参观“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主题展览,并在“当好廉内助、筑牢防火墙”展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随后又参观了市纪委监委谈话谈心室,通过模拟谈话场景,让家属们感受到纪法的严肃性。驻马店市开展“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家书活动,提醒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清正廉洁的家庭榜样。临颍县紧扣一个“廉”字,挖掘本地廉政文化资源,在升级扩建家训文化馆的同时,举办“温祖训、拜父母、传家风”活动。
在河南省“树清廉家风”成果展上,有的家书写道:“你在工作中难免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我很欣慰你坚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作为你的妻子,多么希望每天都能看到你‘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还有的写道:“母亲,您总是说‘俭以养德,德由俭来’,年幼的我不懂深意,长大后才明白,您说的这些就是以身作则的家风教育。”
体现地域特色
——分类分层次有效利用各种家风元素
河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家风建设资源,各地挖掘家风廉元素,推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家风品牌。濮阳市收集整理汲黯、董汉儒等濮阳籍古代51位勤廉人物,推出《鉴史昭廉》家风读本。开封市以包拯、于谦、张伯行等古代清官廉吏以及焦裕禄等当代楷模广为传颂的家风故事为脉络,打造包公家训、焦裕禄家风等知名品牌。平顶山市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打造大型访谈节目《家风弘廉》,弘扬中共中央中原局特有的红色家风,特邀开国上将李达之女李彤妍、李达上将秘书王晓建大校,现场讲述鲜为人知的红色将门家风故事。新乡市挖掘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史来贺与家人的“约法三章”优良传统,形成史来贺家风系列。
体现特色,打造品牌。郏县围绕以德传家、以学兴家、以俭持家、以严治家、以廉守家5个方面,挖掘“文帝孝母”“张良故里”“三苏纪念馆”等本土资源,打造《大汉贤后》等孝廉文化宣传产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爱岗敬业与孝老爱家结合起来。新密市依托古县衙莲池、舆图、监狱、碑刻、楹联等元素,高标准建设廉政教育基地杨炳堃展馆,展示其生平事迹,展现其家风故事。孟州市围绕“韩愈廉洁家风”,推出豫剧《监察御史韩愈》,拍摄韩愈家风专题片,突出“念祖”“勤学”“尊师”等韩愈文化符号,形成家风建设知名品牌。总的看,各地坚持抓地域特色,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党员干部,推出差异化的“家风套餐”“家风系列”,增强了家风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持续创新
——增强各种家风教育形式的感染力、冲击力
创新活动形式、加强阵地建设,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抓细做实,是河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又一特点。河南省纪委监委推出廉政公益广告《回家吃饭好》,以温馨的画面、质朴的语言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回家吃饭”的声声呼唤。焦作市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焦作廉政网和微信公众号发起《家风抵万金——致全市党员干部家庭的倡议书》活动,组织县市区和职能部门“一把手”家属80余人,参观河南廉政文化馆。开封市激活民间艺术清廉家风因子,推出木版年画中的清廉家风系列,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创作了《辛弃疾霍去病》《火神与雷神》等蕴含廉洁思想的新年画。
活动开展以来,郑州市累计评选各级“最美家庭”3635户,其中推荐获评全国“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25户。周口市围绕“优秀母亲”“最美军嫂、兵妈妈”等推行“海选”活动,选树各类“最美家庭”2万余户,晒“最美家庭”照片3万余张。孟津县电视台在本地新闻中开设“廉洁家风在身边‘一把手’谈廉洁家风”栏目,对全县10个镇、10个重点单位“一把手”进行访谈。新密市通过戏曲唱响家风,新编历史豫剧《春秋相国》,讲述春秋时期郑国宰相郑子产大义凛然、不畏生死推广“田洫”改革的故事,在新密市和郑州市公演35场。评审专家称:“这是中原大地的盛世长歌,是治国理政的千年经典,是廉政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传承家风的崇高典范。”
(林白芹 詹福满 曹雅丽)
总结经验 创新形式
洛阳开展“向家风馆报到”活动
开展党员干部“向家风馆报到”活动,是洛阳市创新家风建设形式的一项探索。早在2015年,洛阳市在梳理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时发现,领导干部腐败往往有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的因素。由此,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尤其是党员干部中开展家风建设活动。5年来,洛阳市委主要领导每年都布置家风建设的“必答题”,每年开展以“讲家史、谈家训、立家规、正家风”为主要内容的家风建设活动,成效不断显现。
为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在“不想腐”中的作用,洛阳市在总结过去5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印发廉洁家风实施意见,重点明确“个人讲家规向家风馆报到”“加强家庭监督请家属做监督员”“建立报告制度个人事项报告由家属签字”“建立考评制度把家风情况纳入党风廉政意见回复”等16项看得见、摸得着、落实得了的具体事项。
考虑到与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相比,党员干部在暑假、寒假期间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更长、交流更多,更有利于家风传承,今年暑假期间,洛阳市利用已建成的、遍布各县(区)的296个家风家训馆资源,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家风馆报到”。党员领导干部带着家人在家风家训馆中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国情怀,讲述自家家风故事,与家人共同约定传承良好家风,用爱和亲情守护廉洁家风,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据统计,今年暑期,洛阳市共有3万多名党员“向家风馆报到”。
党员干部“向家风馆报到”活动,为廉洁家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今年8月,洛阳市委办公室干部刘某带着女儿到家风家训馆报到,女儿当场写下这样的廉情寄语:“今天您带全家到家风馆参观,让我深受教育,我一定时时处处约束好自己,传承好家风。希望您也好好工作,守好廉洁纪律,做让领导放心、让奶奶放心、让妈妈放心、让我放心的好同志。”刘某说,女儿的提醒“戳”中了自己的心,在心头一暖的同时,更感觉到了责任,让自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廉洁从政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该市还围绕加强家风建设,发出清廉家风提醒卡、清廉短信近2万条,共有47000余名党员干部订立家规,2万余名党员干部公开讲家规,评选出的11000多条优秀家规编印成册。
从工作实践看,洛阳市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之所以能够产生实效,一是坚持党委的领导,使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实现从“抓节日”到“抓常态”的转变;二是建立纪委监委牵头的协作联动机制,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一起部署;四是不断创新载体,提高家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
洛阳市纪委监委负责同志表示,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作为“三不”一体推进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加强廉洁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筑牢思想堤坝,以全体党员干部的廉洁家风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

洛阳市洛龙区纪委监委在全区开展“带着家人到家风馆报到”主题活动。牛静/摄
(曹雅丽 王爱灵)
用活资源 形成品牌
开封打造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阵地
开封是八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家风元素丰富。近年来,开封市挖掘包拯、于谦、张伯行等古代廉吏和焦裕禄等当代楷模的家风资源,打造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阵地。
千百年来,包公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开封市在探析包公文化中廉洁家风因子的基础上,推动包公家风家训作为党员干部的一面旗帜、一面镜子、一把尺子,打造“一府(开封府)一湖(包公湖)一祠(包公祠)”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阵地功能。围绕包公家风元素,创新推出三维动漫《铁面包公》、系列微视频《“萌版”包公话廉洁》等,强化了家风阵地的内容建设。同时,组织编写清官张伯行廉政思想书籍,依托“青莲湖”打造张伯行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形成家风建设新的基地矩阵。
“古有老包,今有老焦”。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和焦裕禄纪念园两个省级廉政教育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焦裕禄同志清廉家风的故事。2019年,以焦裕禄同志逝世纪念日为契机,推出兰考脱贫、家书及焦裕禄精神在开封等图片展和长篇通讯,组织编撰书籍《焦裕禄精神与加强作风建设》、拍摄《焦裕禄在尉氏的岁月》专题片,作为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读本,弘扬焦裕禄精神和基层干部的奋斗精神,广泛传播清廉家风文化,受到干部群众好评。
围绕黄河流域历史文化中的清廉家风积淀,以岳飞“精忠报国文化”、岳飞庙为依托,建设精忠报国廉洁文化广场,组织宣讲“岳母刺字”家风故事和岳飞的清廉家风事迹、家风家训,传承先贤的家国情怀、忠勇勤廉。此外,还着力打造“十八道湾清廉家风文化示范带”,引导党员干部感悟忠勇、品味清廉。
开封是豫剧祥符调发祥地,以“廉政书场”为载体,组织豫剧老艺人,到村镇巡回演出《岳飞传》《杨家将》《包公案》《焦裕禄》《村官李天成》等百余场,颂赞历代廉政贤臣的清廉家风教育,让清廉家风教育融入大的廉政、廉洁文化教育,使其更接“地气”、更聚“人气”,让清廉家风进入千家万户。
家风阵地建设离不开互联网。坚持把家风建设的阵地从实体拓展到网上,让越来越多的干部家庭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越来越多的廉洁家风家训由“抽象”化为“具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爱岗与爱家结合起来,营造以德齐家、以廉保家氛围,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收集整理经典诵读系列读本中的家风故事,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有声博物馆——我读我家书”家风专栏,邀请49名作者朗诵家风故事,扩大传播力、影响力。
为用好用足家风阵地,推动廉洁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开展“大手拉小手共筑清风林”“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清风汴梁传承优良家风”“汴梁清风进万家”等活动,参加的党员干部家庭成员近50万人,使好家风传统在领导干部心中春风化雨、成风化俗。

开封市党员干部在开封府廉政文化园参与“汴梁清风·百家书廉”活动。尚笑艳/摄
(张洁 王臣)
古风新唱 古训新韵
南阳以廉吏文化促领导干部家风建设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满载着南阳家风家训文化的悠长与厚重,卧龙岗的诸葛草庐见证了东汉末年那段历史,令人感慨。近年来,南阳市立足历史文化名城、廉洁文化底蕴丰茂的优势,以廉洁文化促领导干部家风建设。
“南阳市独有的诸葛文化、范仲淹的‘忧乐’文化、高以永的官德文化中,家风家训是其中珍贵的内核,只要用足用活历史名人遗留下来的廉洁文化资源,就能为一体推进‘三不’尤其是‘不想腐’,创造源源活水。”南阳市纪委监委负责同志表示。
为深入挖掘南阳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事迹与内涵,南阳市在家风家训资源富集的卧龙区、邓州市、内乡县等地,重点打造、培育20多个省市家风基地——
以邓州花洲书院为依托,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忧乐”廉洁家风文化建设。2017年以来,南阳市在花洲书院增设范仲淹教子戒奢、陶母退鱼等主题的古代廉洁家风文化教育场所,组织全市12万余人次党员干部前来参观。邓州市在全市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的“六进”活动,营造人人思廉、保廉、树廉、促廉的浓厚氛围;组织市领导撰写古今廉洁家风学习体会文章200余篇,研讨传承古代名人好传统好家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廉洁家风”微党课,举办廉政家风讲座,挖掘刘向三、杨蕴玉等革命家风资源,丰富家风建设内容。
弘扬内乡古县衙清廉家风文化,倡导高以永“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蕴含的官德及家风家貌。打造历史廉政古装戏《内乡知县高以永》,集中展现高以永心系百姓、廉洁清苦的传统家风及官德事迹。该戏在南阳市各地巡回演出,观众达100余万人次,其中,党员干部20余万人次。开展“树廉洁家风、建廉洁家庭”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征集好家规、好家训,把家风建设融入家庭日常生活,营造崇廉尚洁氛围。
围绕弘扬诸葛亮“忠、勤、廉”思想和以《诫子书》为代表的家风家训,组织全市各地各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风建设主题活动等。开展“传承家风我发声”故事征集活动,营造携手共筑家庭廉洁防线的浓厚氛围,引导党员干部清白做人、清正做事、清廉为官,教育子女不奢华、不攀比,带头培育廉洁家风。据统计,南阳市依托廉政文化、家风家训教育基地,接待党员干部参观17万人次,激扬提振党风、匡正政风、滋养民风的廉洁力量,营造“不想腐”氛围。

内乡县深入挖掘南阳历史人物家风家训的事迹与内涵,推出戏剧《知县招婿》。苗叶茜/摄
(刘淑娟 吴薛柳)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