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学生,她整日待在教室努力备战考研;身为记者,她奔走于各个活动用文字传递正能量;身为社会中的一员,她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并在募捐中奉献爱心,她是商学院2013级国会一班的一名普通学生——刘晓曼,瘦小的身躯承载着巨大的力量,默默无闻的背后是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作为商学院宣传工作小组的一员,刘晓曼挑起了一个宣传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曾任记者部副部长的她,对工作极为负责严谨。大一部员的新闻稿,她总是逐字逐句地批改,确保稿件内容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为了让部员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她与大一部员一同早起,部员们跑早操,她则在餐厅改新闻,利用吃饭时间面批新闻,认真的工作态度为部员们树立了榜样,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记者人才。现在备考研究生的她,同时担任通讯社副社长,在学习之余仍为学院整理各种宣传工作材料,并负责学院各项重要事宜的报道,为学院宣传工作的顺利进展做出巨大贡献。时刻奔波在路上,刘晓曼用心用情地讲着商学院的每个故事。
“家有剩饭,路有饥人”,刘晓曼将母亲从小的教导铭记于心。除了繁忙的学习和工作,参加志愿募捐活动也成了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会在某一时刻对公益这件事特别感兴趣,特别投入。”大二下学期,为迎接百年校庆,学院组织毕业生捐款捐物活动。她与其他部长一起负责将衣物拿到市场义卖,这其中的艰难与收获对她影响颇深,这次活动同时也成为她募捐之路的起点。“微博上的一些义务募捐大家都不太会相信,但当你深入了解一些组织,心里其实会特别有感触。”与大多数学生不同,刘晓曼的微博更多的是关注各种募捐活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微博上了解到有民间自创志愿服务组织为西藏贫困小学捐衣物,因此产生了用自己的稿费组织募捐的想法。她的号召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与响应,然而过程远非她想象中的简单。沉重的物资仅凭她一人之力连搬运都成问题,昂贵的运费超出物资本身的价值使她不得不思考是否改变捐赠的方式,经过一番曲折,刘晓曼终于成功寄出捐款物。有经验后,她又联系到湖北等地的小学,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将剩余物资捐赠出去。让闲置的衣物得到充分利用,给他人送去关爱,她付出点滴,却温暖了无数颗心。“平常写稿赚一些稿费也是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若力所能及,何不伸出援助之手。”秉承着这种信念,她总是会出现在学校组织的各种募捐活动中。谈及今后的打算,她表示,一个人的力量确实有限,以后会找一些志愿组织合作,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进行募捐。平淡的话语迸发的是爱心传递的力量。
行动先心动,助人实助己。刘晓曼身体力行,将对学院与社会的感恩深埋于心,趁时光未老,播撒善的种子,在助人为乐时回报善意,在无私奉献中收获内心的安稳与笃定。虽不为人知,但初心不悔。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