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

(一)办公室

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办公室107

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办公室是一个集研究、创新、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致力于探索黄河文化的数字化融合与传播新路径。该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

(二)实验室

(1)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模拟广播实验室

模拟广播实验室,主要用于录制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广播电台节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广播电台创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模拟的直播环境,同时为教师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2)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虚拟演播室

虚拟演播室旨在为学生提供场景制作、摄像模拟运动以及在影视作品、电视节目中使用抠像训练的机会,实现场景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的节目制作方式,以适应当今媒体对制作节目的要求。

(3)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新闻演播室

新闻演播室,基于多机位、分镜头和4K演播技术,创造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的新闻播报与实景演播场景,为黄河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提供独特的体验方式。

  (4)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数字音频艺术实验室

(三)工作坊

(1)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融媒体工作坊109.

融媒体工作坊是集多媒体内容创作、融合传播技术实践于一体的创新空间。工作坊由校内及行业导师带领,师生共创,汇聚了视频剪辑、社交媒体运营、大数据分析等多领域技能及科学研究力量,致力于探索黄河文化在全媒体环境下的创意表达与高效传播,培养复合型融媒体人才,推动黄河文化故事的多元呈现与广泛传播。

(2)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影视创意工作坊

影视创意工作坊对学生进行AIGC内容生产、虚拟仿真设计、影视级调色及特效包装等技能训练。以创作传播黄河文化影视作品为目标,同时承接产教融合项目。

(3)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工作坊

非线性编辑工作坊对学生进行影视编辑、包装及合成技能的训练。主要承担平面媒体制作类、视音频制作类、影视特效和三维动画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涵盖课程有: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电视画面编辑、电视编导与制作、影视数字合成技术、电视纪录片创作、动画原理与制作等。

(4)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网络编辑工作坊

网络编辑工作坊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文本、图像、音频及视频的基本编辑技术,能够完成书本、报刊的设计和排版,能够设计、制作网页和创建网站,胜任黄河文化主题的各类媒体的图文设计和编辑工作。

(5)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新媒体设计工作坊

新媒体设计工作坊主要用来培养学生平面媒体设计、动画设计、影视设计、音频设计以及新媒体舆情分析等综合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并为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做定量、实证研究支撑。

(6)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影视配音创作工作坊

影视配音创作工作坊对学生声音塑造能力、画面贴合能力、台词表演能力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承担影视剧、动漫、广告、纪录片、电视栏目的配音工作、影视配音产学研项目以及相关科研教研任务,为黄河文化作品创作与传播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四)中央厨房

(1)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中央厨房

中央厨房是一个集生产、分发、评审和运营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基于数字资源和融合技术,实现黄河文化的内容切分集成与渠道分发整合,打造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的新标杆。为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研究的联合选题、学科交叉、协作攻关,以及学生实践作品等成果产出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

演播厅

(2)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实验室-演播厅

演播厅为各专业学生提供了演出、主持、朗诵、拍摄以及制作的舞台,是播音专业学生电视节目、舞台、晚会、赛事、现场直播主持的训练场地,是编导专业学生晚会、赛事、会议讯道拍摄和导播的训练场地。承担着校园电视台节目录制、黄河文化主题及校内外重大活动拍摄等工作。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