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艳红简介
谷艳红,女,讲师,2013年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多铁材料铁酸铋陶瓷材料体系的制备及其铁电/压电和磁学性能的研究;铁酸铋纳米粉末的制备和光学性能的研究;第一作者发表在Cera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等SCI论文10余篇,累计已被他人引用130余次,单篇最多他引次数达50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河南省教育厅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靳瑞敏简介
靳瑞敏,男,汉族,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博士后,MPA,物理(光伏)专业教授、电子专业高级工程师。河南省优秀博士后,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出版著作两部、编著四部、主编一部、副主编一部,参编一部,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二次,发表论文50余篇,获河南省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河南省优秀素质教育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个。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6项。主持、参加国家、省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李瑞简介
李瑞,女,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研究方向是低维纳米材料的设计和物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B,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Nanotechnology等国际期刊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孙克喜简介
孙克喜,男,博士,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后在中科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得安徽省优秀博士后、合肥中科院优秀博士后的荣誉,研究方向为贵金属纳米阵列的制备及其在SERS检测中的应用。目前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篇,申请专利7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科技厅项目两项,省教育厅项目一项。主讲《高等数学》《概率论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赵存华简介
赵存华,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工程。199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物理学专业。毕业后在河南北方平原光电有限公司科研所从事光学设计。其间在北京理工大学进修一年半,学习光学设计。在企业参与某重点军品项目等数项,并担任数个光学仪器的光学主管设计师。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光学硕士学位,之后进入到洛阳师范学院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陶亚萍简介
陶亚萍,女,硕士,副教授。主讲物理学史、文献检索和普通物理实验等课程,2022年撰写的研究生教学案例入选教育部全国专业学位案例库。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材料性能的理论预测,发表1作SCI论文10余篇,主持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2项,作为第1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指导学生主持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指导学生获河南省互联网+比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发表核心期刊1作论文1篇。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谢雪娇简介
谢雪娇,女,博士,讲师。2022年6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得原子与分子物理博士学位。2022年7月至今工作于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方向为强场物理,主要从事强激光场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理论研究。主讲高等数学课程。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曹琰简介
曹琰,女,博士,讲师。201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二维范德瓦尔异质结的缺陷及层间相互作用,主持2022年河南省科技公关项目一项,在2D MATER, APL,NPJ 2D MATER APPL等SCI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7篇,主讲《大学物理》《热学》《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李晓凤简介
李晓凤,女,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压下的凝聚态物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厅项目一项。主讲《理论力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参与“大学物理”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Organic Chem.、Phys.Chem.Chem.Phys. Sci. Report等Top学术期刊上发表SCI一作20余篇。荣获“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李永超简介
李永超,男,博士,副教授。2017年1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物理学博士学位。2019年9月至今,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目前主要从事多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磁电耦合效应与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10余篇,其中半数发表在A.F.M、Carbon、A.P.L、O.E、J.A.P等物理学知名刊物)。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并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丁超亮简介
丁超亮,男,1982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公派东芬兰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浙江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电磁变换与探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学”优秀重点学科激光传输与控制方向带头人、中国光学学会会员。曾多次受邀赴瑞典、芬兰、白俄罗斯等国家进行短期访问、访学。近年来一直从事部分相干脉冲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井晨睿简介
井晨睿,女,博士,副教授,2015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获光学博士学位。2015年7月于洛阳师范学院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超短激光脉冲与介质的相互作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参与河南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一项。发表SCI论文7篇。主讲《高等数学》《光学》等课程。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田占军简介
田占军,男,博士,讲师。2018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天文台,获天体物理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8月于洛阳师范学院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太阳暗条的形成与演化,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Astrophysical Journal等杂志发表一作文章2篇。主讲《大学物理》《普通物理实验III/IV》等课程。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王桢简介
王桢,女,博士,讲师。2022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获得天体物理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太阳和太阳系等离子体,主要从事无碰撞磁场重联中混沌感应电阻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Physics of Plasmas和天文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各一篇。主讲《大学物理》《普通物理实验》等课程。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邱飞飞简介
邱飞飞,女,博士,讲师。2022年6月毕业于燕山大学理学院。2022年7月于洛阳师范学院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分子光电子学,主要从事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作用下单分子体系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1项。在JACS Au、J. Chem. Phys.、J. Phys.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赵阿可简介
赵阿可,女,博士,副教授。2017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于洛阳师范学院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行星际磁云动力学机制。主讲《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洛阳师范学院校级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Astrophysical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8日
我院学生在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荣获佳绩
2023年04月08日,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赛)成功举行,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600余所高校参赛,参赛选手近16.5万人。“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国信蓝桥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学科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全国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创新实践型竞赛
发表时间:2023年04月24日
【主题教育】我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
4月20日下午,我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部署会,传达学习中央、省委、校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的会议精神。 我院党委书记彭卫民带领全体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学校关于在全校党员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并对我院
发表时间:2023年04月23日
杨数强简介
杨数强,男,1979.6,中共党员,教授,在读博士,CCF专业会员、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电教馆电化教育专家库专家。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汽车电子、生物特征识别、远程智能测控技术。主编参编著作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15项,发表论文24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5篇、ISTP 收录 1 篇,主持省级项目4项、厅级项目2项
发表时间:2023年04月19日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简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是洛阳师范学院最早设置的院系之一,先后经历了自然科学教学组、理化系、理化科、物理系、物理与电子科学系等阶段,2007年6月更名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70余年来,为我省尤其是豫西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教育物理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已发展为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理工专业协调发展、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办学规模最大的教学单位。 一、历史沿革
发表时间:2023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