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组织学生赴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参观学习
时间:2015-06-26

 

作为一门奉行实践出真知原则的学科,考古学的课堂不只在于屋室之内,更在于天地之间。6月18日上午,2013级历史学文物鉴定与修复方向的全体同学,在桑栎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汉魏洛阳故城遗址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现场教学。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坐落在洛阳市以东15公里,南临洛河,北依邙山,占据最早的中国“天下之中”的位置。西周初年周公在此筑城,史称“成周”。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形成南宫、北宫的规模。在汉献帝时期此城被董卓烧毁,并有“火三日不绝,京城丘墟矣”的形容。此后,曹魏时期又经重新修整,北魏孝文帝十八年至平城迁都于洛阳,因其在汉魏两代最为繁盛,故称汉魏洛阳故城,前后延续使用时间长达1600余年,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同学们远远望着开阔空地上正在修复的古城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郭晓涛老师为我们简明回顾了汉魏洛阳故城兴废史,并组织同学学习夯土城墙遗迹的情况。由于遗迹多分布于田间,同学们就列队步行前往。位于内城东北隅的夯土墙保存完好,最高处可达十几米,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夯土的形成、城墙的修建和现今的保护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其中一段城墙剖面遗迹被完整地保存于室内,向我们精确展现出东周至魏晋时期城墙的叠压、打破情况,其年代的变化泾渭分明,可谓是立体教科书,使我们对考古学中的地层学内容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接着,我们来到了唐初所建的金墉城,它是三座小城连在一起,平面呈“目”字形。城外有河水环流,城内夯土台基林立。对金墉城的现场勘察让我们发现,考古遗迹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自己有兴趣,就能发现泥土之下的奥秘。

最后,我们来到了这次参观学习的重点项目——北魏太极殿遗址。这座遗址规模宏大,矗立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宽60米、长110米的夯土台基。作为当时天子处理政务的朝堂,正殿与东、西堂共同组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极”的大型宫室。这是一座正在发掘的考古遗址,发掘面积达2700平方米,出土了数十方砖瓦遗物,为我们展现了昔日太极殿非凡的建筑气势和规模。发掘现场的整齐、严谨也让我们对于考古工作者的敬业精神赞叹不已。

最后,同学们排着队踩着收割过的麦田向遗址外围走去,考古所的郭老师、陈老师为我们耐心讲解着关于汉魏洛阳故城辉煌的发现史,我们的心中升起无限的好奇与向往。

一上午的参观活动临近尾声,同学们还有些意犹未尽。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专业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是与考古学的又一次近距离对话。匆匆一瞥不知能否领会汉魏洛阳城的风采,悠悠千载岁月,不知有多少掩埋的历史未被揭晓。尽管我们还是考古学的一名新兵,但我们将肩负起发现历史的重任。

编辑:秦惜羽

2015年6月26日

专业人员为同学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