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始建于1982年洛阳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科,1989年更名为历史系,2005年撤系建院,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目前拥有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产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本科生719人,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34人。学院建有河洛文物现代技术实验室、河洛文物陈列室、洛阳铲博物馆,拥有文物1300余件。资料室藏书5万余册,报刊杂志260余种。
学院教职工52人,其中博士在读博士35人,教授副教授16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负责人1人,中原英才计划中原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四个一批人才2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省高校骨干教师5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教学标兵2人。历史学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有3门省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样板课程,1个省历史学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1个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院建有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拥有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河洛古代特色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史、汉唐考古学科优势明显,聚焦河洛地区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都城考古与文化、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等方向,高水平科研成果突出。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成功承办新时代考古学论坛:“河洛考古的新发现与新展望”、河洛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物与博物馆学科建设高层论坛等学术论坛。
学院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关于区域文化研究发展咨询,参与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客家文化传承弘扬。“河洛文化主题园区”荣膺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并获202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基金支持。学院培育出“四位一体”河洛文化育人体系、“一二·九”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河洛人文讲堂”等品牌项目,以及“华夏霓裳”“河洛纵横”“文物讲解队”等优秀社团。学院团学活动在国家级、省级各项评比中获得多项荣誉,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学生考研录取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以及就业率均名列学校前茅。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洛阳市巾帼文明岗、洛阳市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总支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