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勤福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一)
时间:2023-04-17

 

4月12日晚,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汤勤福教授应邀为我院教师、研究生作了题为《中华传统礼制变迁的理论思考》的学术报告。讲座在郭炳洁教授主持下,我院教师和研究生与会聆听讲座。

汤勤福教授认为首先“礼,时为大”是礼制变革的基本原则,是礼制变迁的理论根据。礼随时变迁,是由于“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社会变迁下的人情变化需要礼仪作出适当调整,故缘情制礼、与时俱进是礼制变迁的关键。其次世殊礼异是礼仪变迁的践履特征。社会发展必然决定后世不可能完全照搬前代制度,因此世殊礼异是礼制随时而变决定的,符合“时为大”的礼制变革的基本原则。第三礼之义与礼之数的矛盾,是中华传统礼制变迁的内在动力。时代变迁,人们对礼义的认识不断深化,这是推动礼仪变迁的根本动力。反之,礼仪变化促使人们对礼义进一步探讨,同样会促进礼仪再次演化。正是礼之数与礼之义的内在张力,使中华传统礼制在数千年不断地发展变迁。

讲座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礼制变迁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动力进行了深层次理论思考,从丰富多样、纷繁复杂的中华礼文化中揭示出其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帮助师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自身特点。在讲座的最后,我院师生与汤勤福教授进行了交流互动。

汤勤福,师从杨翼骧教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张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朱子学会理事、中国魏晋南北史学会名誉理事。在《中国社会科学(英)》《中国史研究》《中国哲学》《史学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已出版《宋史礼志辨证》《朱熹史学思想》等12部著作,总主编《中华传统礼制的变迁》(四卷本),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论文集、辞典20种,译著1种,点校古籍20余种。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宋史礼志辨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礼制变迁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及多项省部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