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教授应邀莅临我校,在A4-102教室作了题为《伯希和敦煌汉文文书的后期混入》的学术讲座。历史文化学院党政领导、部分教师和历史学专业学生聆听了讲座。
于赓哲教授从山药一词出现时间、避讳、异体字、书法流变和密宗咒语等多个角度,结合西方学者对伯希和敦煌回鹘文书的质疑,提出伯希和敦煌汉文文书存在后期混入现象,希望学界在使用时注意甄别。于赓哲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精彩。在座师生对伯希和敦煌汉文文书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享受了一次学术盛宴。
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百家讲坛》主讲人。长期从事隋唐史的教学、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民族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反响,一些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光明日报》《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观点摘编,研究课题《蓄蛊之家的传说》2004年获国家第三十六批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曾先后六次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一项,参与横向项目多项。出版有《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

文/杨会宾 图/杨会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