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老师应邀参加“一带一路”上西北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层论坛
6月16日至18日,由新疆大学主办的“一带一路上西北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层论坛”在乌鲁木齐召开。新疆大学副校长孟凡丽、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玉苏甫江、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巴莫曲布嫫、西北高校民俗学和社会人类学科的奠基者郝苏民教授、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曼教授、王堡教授等百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论坛分为开幕式、两个全体大会、八个分组会议和闭幕式等多个环节,研讨范围涵盖了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与反思,“一带一路”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实践教学与田野调查经验、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等方面。
本次会议的举办,对于“一带一路”上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加强民俗学与人类文化学的研究,促进西北地区高校民俗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与我校河洛文化中心的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张显运教授、张虔老师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张教授担任了第四分论坛的主持人,并在会议上宣读了《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沙苑监》论文。论文以沙苑监为视角,探讨了西北地区十至十三世纪生态环境变迁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张虔老师对人类文化学与民俗学学科理论传统与研究方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会议期间,新疆大学人文学院相关负责人和我院两位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新疆则是丝绸之路在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两地在丝绸之路的地理分布、文化传播和历史积淀方面有着深入的联系,也期待两所高校能围绕“一带一路”的主题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