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至26日,由全国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主办,我校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小学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学校举行。全国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杨宝忠、韩筠、李中国,副秘书长刘慧,常务理事敖特根、杨学良、杨南昌等,以及来自天津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5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部分师生参会。副校长冯恒强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
11月25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学校成均楼B106会议厅举行,开幕式由李中国主持。冯恒强代表学校在致辞中向参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发展、学科专业成效和教师教育建设状况,并指出本次会议的举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的实际举措,是提升教育研究能力、拓宽视野格局的重要契机。杨宝忠副理事长代表主办方致辞,就中国式现代化与小学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与实然进行概括。
本次会议内容包括主题报告、分论坛研讨等环节。在主题报告环节,首都师范大学刘慧教授、朱晓宏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韩筠、华南师范大学曾文婕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解书教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李中国教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刘济远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张新颜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王平副教授、洛阳师范学院杨红军教授等10位专家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师发展中的问题,分享介绍特色经验做法。
首都师范大学朱晓宏教授的报告《回应国家现代化需求的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基于二十大报告的要求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分析国家现代化与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的关系,基于历史的逻辑的研究原则阐释小学教师教育的前世今生,介绍欧洲早期培养小学教师师资的学校机构,并从经典视域分析国外学者对于小学教师培养的期待和标准,同时系统科学地阐述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路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刘济远教授的报告《高素质小学教师的专业修炼》通过对现实的三个追问指出校正目标要“去假的求真的”“去低效无效负效求有效高效”“去空头理论求理论实践完美结合”“去抽象灌输式求沉浸体验式引导”。基于专业精神、专业理念、专业技巧、专业特长,结合自身系列教改实验,介绍“三协同”共建“三课”培养方法、“两刊”同步指导实验等实践经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韩筠的报告《以课程教材建设推进小学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阐述对当前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方位的新认识和发展历程,指明小学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基于儿童本位观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基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核心问题。结合课程教材建设角度,需要以“儿童本位”引领人才培养理念转变及课程体系建设,以教育数字化推进小学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以一流课程建设与运用促进小学教育专业教学革命,以精品专业教材提升教师培养质量。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李中国教授的报告《卓越乡村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取向与机制创新》基于对国家近年政策文件的解析和国内外实践的反思提出卓越乡村小学教师目标取向的构建思路与一体两翼的基本构型。通过对卓越乡村小学教师“七二七”目标取向内涵的解读,提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同时,基于师范认证的标准详细介绍“多标兼顾”的课程体系构建机制、“深度协同”的培养模式创新机制、“前置综合”的优质生源遴选机制等新思路。
首都师范大学刘慧教授的报告《走向卓越:从二级到三级进阶之路》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依托国家重大课题引领小学教育专业持续高水平发展的经验,并以小学教育专业三级“打样”认证为契机,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通过强化初等教育学科建设、明确小学教育专业特性、提出“儿童取向”等方面促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迭代”培养卓越小学教师。面向未来,积极探索书院制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小学教育专业德育方向教师培养模式、未来教育理论与“未来教师”培养新模式。同时在三级认证的持续改进中,不断提升学院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
洛阳师范学院杨红军教授的报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详细梳理中国教师资格证认证的前世今生,分析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认证现状,并介绍日本的教师资格证制度——“相当证书主义”,从中提炼出对中国的启示如弱化教资认证,重视入职选拔,强化师范专业认证,打通大学之间、高中小学教师资格壁垒等。
南京师范大学王平副教授的报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情感教育视角的思考》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再审视,提炼核心素养”的关键特征,指出“学会学习”要从“提供具体知识和技能”转向“满足生活需要并帮助解决生活问题”。基于小学儿童核心素养内涵,培养了解小学教育、懂得小学儿童发展需要、具备将小学儿童成长和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付诸实践能力和品质的卓越小学教师。基于情感教育视角,回应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需求,探索凸显专业情怀的师范生培养方式;应利用职前师范生系统学习优势,开设教师情感素养方面的专设课程;通过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建立师范生情感素养提升的制度和筛选机制;把握实习机遇,关注师范生初涉职场中师生情感关系的教育引导。
华南师范大学曾文婕教授的报告《指向知识创造的教师教育课程创新——以华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分析知识创造型学习研究,提出指向知识创造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基本结构涵盖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应围绕理论主题开展文献综述,基于文献综述实现知识整合,通过知识整合创造学术知识。实验课程应面向实践应用开展转化设计,基于转化设计实现知识转化,通过知识转化创造原型知识。实践课程重在走进实践现场开展行动研究,基于行动研究实现知识增长,通过知识增长创造操作知识。
东北师范大学解书教授的报告《循证支持下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省思》分享基于循证支持的教育实践课程实践探索成果,基于教师专业注意视角下的“看见”归纳出专业注意内容的五大新变化,依据三阶教育实践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对标框架优化教育实践课程,创新多元实践模式,并进行深度思考。
天津师范大学张新颜副教授的报告《纵向贯通与横向结合:一体化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以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介绍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情况,从碎片化实然样态与整体性思维诉求、大众化高等教育与精英化的人才需求等角度讨论小学教师培养面临的挑战,分享“五优联动,三链协同”的“多维度立体化”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体系,强调师德为先的生态文化链和实践为基的实践孵化链,以活动为参与载体凸显强化功能,将传统教学与项目模式教学(CDIO)融合,重构“课上课下循环”教学模式等。
在分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就“师范专业认证与一流专业建设”“小学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面临的困境与策略”“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小学教师高质量发展”议题在教科院209、319、416会议室进行了发言讨论。
本次研讨会是小学教师教育领域的一次盛会,多位专家通过以专题研讨的形式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并进行了经验分享,有力地促进小学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提升建设水平。
(图/文 曾育松、马小媛)

研讨会开幕式



专家在做交流分享



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