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引导和激励青年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经研究,决定开展洛阳师范学院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实施方案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 追求真知 勤奋学习 锐意创新 迎接挑战
二、竞赛方式
本届竞赛分为院级申报初评、校级复赛评审、校级终审决赛三个阶段;学校终审决赛设置书面评审及现场终审两个评审环节。
三、参赛资格
凡正式注册的非成人教育的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四、申报要求
1.参赛作品应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申报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2.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社、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为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为投入较少,且能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科技发明制作A、B两类均设: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数理 (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五个学科类别。
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类提交资料包括:申报书、作品(含学术论文+支撑材料,8000字以内),论文须为中文,外文论文须有中文翻译,支撑材料可包括对论文的进一步阐释、已发表刊物论文页扫描件、影响因子证明、查新证明、检索证明、实验相关照片、图片、扫描件等。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提交资料包括:申报书、作品(含调研报告+支撑材料,分别8000字/15000字以内),论文同上,支撑材料可包括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调研过程的问卷、访谈记录、照片、发表的相关论文、相关单位(机构)的反馈、相关奖励证明等。科技发明制作类提交资料包括:申报书、作品(含作品说明+研究报告+支撑材料,作品说明1000字以内,研究报告+支撑材料8000字以内),作品说明可图文并茂;研究报告要写出作品制作的目的意义、制作过程、结果、创新点、实际应用情况(或应用前景)、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及下一步需要完善的工作,报告中需包括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支撑材料可包括获得的专利、软件著作权、奖项证书、鉴定证书、应用证书、应用证明及其他资质材料等。
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作品范围之列。
5.参赛作品写作规范。申报书和作品分别装订。报告类和论文类参赛作品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相关要求和所属学科学术论文一般写作规范。
五、选题参考
参赛同学可参考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名单、在挑战杯官方网站http: //www. tiaozhanbei.net/查阅作品库的参考资料,在充分征求指导老师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进行选题、组队、调研、研发、撰写等工作。
六、评审奖励
根据校内比赛情况,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并择优推荐优秀项目参加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七、日程安排
时间 |
内容 |
2024年12月——2025年2月28日 |
各书院(学院)组织申报初评阶段 |
2025年3月上旬 |
校级复赛评审阶段 |
2025年4月上旬 |
校级终审决赛阶段 |
2025年4月中旬——5月上旬 |
作品完善及参加省赛阶段 |
附件:
洛阳师范学院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细则
洛阳师范学院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申报书
洛阳师范学院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