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大河网、共产党员网报道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编辑: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9日 00:00     


近日,中国青年网、大河网、共产党员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原文及链接如下:

中国青年网原文及链接地址:

河南大学生探访养老院 听抗战老兵讲述红色故事

中国青年网洛阳7月18日电(通讯员 张乐乐 张立凤 何富康)

7月13日,洛阳师范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的志愿者们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之机走进洛阳市寇店镇养老院,探访慰问孤寡老人,为老人们送温暖。这所不大的养老院内零零散散地住着十几位老人,他们大多无儿无女,在这里实践队员们遇到了曾参加过两次抗美援朝战争的八十八岁高龄老人孙积星。

老人一个人坐在屋内,由于抗战时期腿上留下了严重的病根,他并不能够像其他老人一样随意在屋外乘凉。见到志愿者们的到来,他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尽管由于年纪偏大说话有些不利索,但当志愿者们问起当年抗美援朝的经历时,老人仍然气宇轩昂,不减当年风采。

追忆战争场景,不忘峥嵘岁月

回忆起昔日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情景时,孙积星老人至今仍激动不已。“我们要把运到朝鲜的枪炮弹药全部打光,让美帝国主义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强大威力!”,透过老人的话语,志愿者们仿佛感受到了当时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时的英雄气概。

“我两次负伤,两次重回朝鲜战场,身上共有五处子弹伤,最严重的是在大腿上”,老人们边说边撩起裤管让志愿者们查看伤口,虽然几十年已经过去,老人身上的枪伤仍然清晰可见。

“那时候的条件很艰苦,朝鲜的冬天很冷,很多战士因为没有棉衣一觉醒来已经没气了,就算这样我们也能用‘小米加步枪’把美帝国主义打回了老巢!”老人边说边比划,一如当年在战场上的意气风发。志愿者们跟随着老人的描述,品味着中国老兵们带来的感动。

品味艰辛生活,不忘心存感激

1951年参加志愿军,1957年光荣退伍,生活并没有给这个早已饱经风霜的刚强战士一些“优待”。大饥荒时,年仅29岁的妻子离开人世,随后两个孩子也离他而去,只剩下两个小女儿与老人相依为命。为了生计,老人先后在民政局收容所、偃师县化肥厂工作,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再加上抗战时期遗留的疾病,于2011年来到寇店镇养老院。

“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让我们这伤残军人老了也有地方住”,每每提起这里,老人的话语里总是抑制不住的感激之情。

老人的房间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生活用品,两张床中间的桌子上放着老人收集来的各种报纸、书籍、证明以及年轻时候写的笔记,“我年轻的时候是个文化人,毛主席在的的时候还让我负责写大字报哩”,老人还向志愿者们展示他年轻时候的“作品”,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之情。

思考国家命运,不忘勉励后辈

“我年纪也大了,记不住你们的名字,你们把你们的名字写在纸上,这样我就不会忘记你们了”,老人拿出纸笔,让志愿者们写下自己的名字。听说是来自洛阳师范学院的青年大学生们,孙积星老人还不忘勉励他们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他深情地对同学们说:“人一定要爱国爱民,做好事,不要做坏事,爱人民,不要害人民;你要是害人,必定有人害你;你若好,遇到坏事必定有人救你。”他追忆起朝鲜战争时期战友不幸牺牲的事迹,希望志愿者们能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他特地嘱咐志愿者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临走时,老人不顾残疾的双腿,执意要起身送志愿者们离去。

此次的红色之旅,给志愿者们留下了难忘的经历,也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中国老兵伟大。他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捍卫先烈们用生命铸就的新中国。

链接地址:http://xiaoyuan.cycnet.com.cn/s?uid=424414&app_version=1.0.4&sid=42697&time=1531890297&signature=mZjEPYDGOJ685MLWwrbNaA3nKSo8Pn4l3zVgQoedxKAkR20pBq&sign=d3955b1ba37b4d875be763b6bff4c3da

中国青年网、共产党员网、大河网原文及链接地址:

河南大学生走进梁家河 寻访红色初心

洛阳师范学院宣传部 蔡雨辰 焦于倩 张立凤 张乐乐

7月7日至7月10日,洛阳师范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梁家河红色寻访实践队走进曾经滋养、历练青年习近平的地方——延川县梁家河村,进行以“红色寻访为初心,青春奋斗献中原”为主题的学习、参观,希望在这里感受梁家河的精神与内涵。

七七事变纪念日当天,队员们怀着缅怀先烈的心情,重走长征路,经过一天的舟车劳顿到达目的地梁家河。梁家河是黄土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昔日的小河还在缓缓流淌,岸边充斥着势头姣好的庄稼,依山而建的窑洞上也已被各种各样的植被覆盖,呈现一副生机盎然的画面。

淤地坝旁,初心不改

团队参观的第一站是村口的知青淤地坝,看到这一幕,“习近平带领村民深冬打坝淤地”的艰苦经历的生动场景立刻在脑海里翻腾——“当时没有大型机械,挖掘机、打夯机全都没有,都靠人力把一层层的土铺好,再用很沉重的夯石把松软的土砸得紧密起来,这是强度非常高的体力劳动。那时候基本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措施,近平也没有手套,他直接用手抓住夯石的绳子,再用全身力气往下砸黄土,一天的功夫,他的手掌上磨的全都是水泡,第二天再干活,水泡就磨破了,开始流血。但是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经当地人介绍,如今的淤地坝已经经过了较大的改造,变得更加整齐规整,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加有效且显著。

除此之外,习近平在任村支书时还为村民们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带领大家修整道路,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状况。“只要看到村口的淤地坝,我们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知青岁月。”实践队员们感叹道。“正是因为这不变的梁家河精神,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了解历史,探寻初心。”一位村民笑着回复道。

土窑洞内,信念不忘

观完沼气池,队员们直奔知青旧居,重温峥嵘岁月。知青旧居共三处,村民张青远家,是习近平当年到梁家河的第一个住处。一线三孔的窑洞里,一盏煤油灯立在桌子上,面积不大的土炕上整齐地摆放着被子,炕的一边连着灶台,炕下留有烟道与窑洞顶部的烟囱连接,烧火做饭的时候炕也就烧热了

昏暗的窑洞里,实践队员们想到了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提到的“四大关”之“跳蚤关”。“刚到生产队的那几天,我们几位知青身上都莫名其妙起了又红又大的肿包,奇痒无比……近平身体虽然好一些,但反应仍然很大。他身上的包又红又大,再加上挠破的血和感染脓渗出,看上去很吓人。”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让习近平坚定了扎根于群众,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投身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信念。

村史馆里,誓言不负

“学习新思想,汲取大智慧,感受大担当。红色寻访为初心,青春奋斗献中原......”铿锵有力的青春誓言从梁家河村史馆传来。

村史馆是同学们参观的最后一站,其内部陈列着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幅幅珍贵难忘的资料图片、一件件留存至今的实物,反映当地演变发展历程的同时透露着浓厚乡土文化气息,同时承载着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艰辛,诉说着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鱼水情深的故事。参观后,实践队员们在村史馆广场上喊出青春誓言,重温入党誓词,展示了青年党员的坚定信念与远大理想。

梁家河的村史馆替所有人铭记着陕北这块神奇的土地,记录着乡亲们共同度过的艰难困苦,传递着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在每一个实践队员的心中,这都是一段难忘珍贵的回忆。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人要有一股劲,要有相信自己能解决任何事情的坚定信念,从容不迫、处变不惊。

七年的青春岁月,让习近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梁家河人民给予习近平无限温暖,而如今,曾经的那股温暖早已化为习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也为世人留下了梁家河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珍贵精神财富。

中国青年网链接地址:http://xiaoyuan.cycnet.com.cn/s?uid=424414&app_version=1.0.4&sid=33259&time=1531890381&signature=B6N3vEgwjmRqPndZp5kr7by8Zcn3rQ4eoGDy9x2KzL8JAblYXM&sign=849c6b582e02c5b15050bb2f42b31d21

共产党员网链接地址:

http://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1517235&from=singlemessage

大河网链接地址:

https://dhh.dahe.cn/con/0717007275?from=singlemessage

大河网原文及链接地址:

洛师学子走访调研,为庞村电商发展“把脉问诊”

洛阳市庞村镇作为我国钢制家具生产基地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新农村发展建设的典范。依托良好的产业优势、乘着“互联网+”时代的东风,庞村镇政府近些年来致力于将产业“搬上互联网”,并与洛阳师范学院电子商务学院保持良好沟通联系。

近日,为响应团中央关于暑期“三下乡”活动号召,电子商务学院学生志愿服务队深入庞村镇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庞村镇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为当地村民创收致富提供新思路。

产业集聚,为电商发展注入动力

作为我国重要的钢制家具生产基地,庞村镇随处可见大型钢制家具生产企业。据悉,庞村镇钢制家具产业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目前钢制家具生产企业约516家,拥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河南省名牌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庞村钢制家具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展厅内,实践队员们流连于一件件精美的钢制家具展架前。从设计精巧别致的保险柜到功能齐全的办公文件柜再到居家用品,精妙的设计、时尚的外观、多样的功能,展示着庞村不同于其他农村地区的独特魅力,如同景德镇的陶瓷般,因为一件产品而倾倒了“一座城池”。

由于网上销售具有投入小、产出快、辐射面广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互联网销售特色产品。庞村镇钢制家具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客源广泛,其生产的钢制家具甚至被用于军队“专供”,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独特的发展优势。

走访调研,为电商发展指明方向

“电子商务是什么?我们都没在网上买过东西,更别说卖东西了!”,在连续几天的走访调研中,这是实践队员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尽管拥有良好的产业支撑,但庞村镇的电子商务发展仍然很薄弱,由于土地流转,大部分村民的收入只能依靠外出打工,村内留守儿童和老年人比率大,村民知识水平较低,虽然也有少部分人从事过网上销售,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技术、理论支撑,最终以失败告终。

王先生在庞村镇从事钢制家具销售已有七年之久,在调研过程中,他告诉志愿者自己曾尝试过网上销售,但由于对电子商务知之甚少,又缺少专人指导,在各个平台上开的线上店面大多无人问津,只能被迫关店。虽然近些年政府开始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扶持,并进行电商培训,但始终没有完善的教育机构做支撑,因此成效甚微。

“原来电子商务并不是只要一个电脑就可以搞定的,它也要有专业的知识支撑才可以”,一位实践队员这样说道。在大量调研数据与走访考察的支撑下,实践队员们对庞村镇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认识日渐清晰。

授之以渔,为电商发展插上“翅膀”

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实践队员需要不断向村民重复电子商务的概念,并让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后期统计有意愿参加培训的村民。

“若想让钢制家具产业成为庞村镇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需要多方协作,联动发展。”一位洛阳师范学院的老师说道。首先,政府要发挥好“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生态圈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人是完全不够的,政府要对此进行大力支持,积极鼓励村民从事电商活动,成立专项电商知识普及机构,为村民从事电商活动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吸引在外务工年轻人积极回乡创业;其次,庞村镇钢制家具销售想要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完美转身”,村民在电商的实际运营过程中,不能单单依靠政府的帮助,更需要相互之间形成和谐的竞争局面,互相帮助、学习,制定全面计划,共同助力当地电商发展;最后,可以通过与当地高校签订合作帮扶协议,提升电商专业人才数量,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习环境,助力当地电商发展,同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状况。

通过连续几天的走访调研,队员们不断克服实践过程中的层层障碍,获得了丰富的调研数据与实践资料,不仅对当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有了深入了解,丰富自身实践经验,同时,也为制定下一步帮扶计划,优化庞村镇产业经济发展结构提供了一手资料。

文/张立凤 郭昱

链接地址:https://dhh.dahe.cn/con/0717007273?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