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正文

【心理健康】自我价值理论

  • 来源 时间:2017-07-07 人气:

     


“有的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有的学生为什么要掩饰他的努力或拒绝承认他的努力?”

自我价值理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提出来的。卡文顿研究发现,自我接受的需要是人类最高的需求,只有个体感觉到自己有价值,他才能接受自我,自我价值感是个体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功使人感到满足,使人的自尊心提高,使人产生自我价值感;而成功的经验往往是在克服困难之后才能获得,困难的克服则需要以能力为前提。因此,能力、成功和自我价值感三者之间就形成前因后果的连锁关系。也就是说,高能力的个体容易成功,成功的经验会使个体产生自我价值感。久而久之,对自我价值感的追求就成了个体追求成功的动力,并常常把自我能力与自我价值等同看待。

卡文顿发现,个体倾向于将成功视为能力的展现而非努力的结果。因为努力人人可为,能力唯我独有,因此只有当个体将成功归因于能力时,才能使人感到更大的自我价值感。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班级教学环境中,学生从考试结果中所体验到的成败经验永远是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在长期追求成功而得不到成功机会的情形下,既要维持自我价值,又想逃避失败后的痛苦,于是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应付学校考试成败压力的对策,借此就可逃避承认自己的能力薄弱,从而维持自我价值。有关逃避失败的对策有很多,如不参加考试、力图给别人留下自己没有努力的印象、在考试前扬言自己只要及格就很满足;有的学生在学业中故意拖延或选择任务特别繁重的课程,以逃避反映能力差异的失败。有关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也是一种逃避失败的策略,因为看起来焦虑总比看起来笨使人更好受一些。因此,卡文顿提出,根据学生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类:(1)高趋低避者。这类学生的学习超越了对能力状况和失败状况的考虑,又被称作成功定向者。他们往往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卷入。(2)低趋高避者,又称避免失败者。这类学生有很多保护自己胜任感的策略,使用各种自我防御术,从外部寻找个人无法控制的原因来解释失败。(3)高趋高避者,又称过度努力者。他们兼具了成功定向者和避免失败者的特点。一方面对自我能力的评价较高;另一方面这一评价又不稳定,极易受到失败经历的动摇。他们往往有完美主义的倾向,给了自己太大压力,处在持续恐惧之中。(4)低趋低避者,又称失败接受者。他们放弃了通过能力的获得来保持其身份和地位的努力。这些学生在面临学业挑战时表现出退缩,至少是被动的反应。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焦虑水平也很低,对极少获得的成功不自豪,对失败也不感到羞耻。

“不肯努力学习”,表面看起来是学习动机的降低,实质上却是自我价值保护的内在动机的加强。对学业的漠视、逃脱和倦怠,不是由于缺乏动机,而是因为动机过强,与胜任感的联系过于密切,从而采用一些自欺欺人的策略保护自我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越来越倾向于将成功视为能力的展现而并非努力的结果。而一旦成功难追求,就可能以逃避失败来维持自我价值。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发现有些同学为了面子问题,而选择各种消极的自我妨碍策略。如有些同学喜欢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做,考试前的复习尽可能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还有些同学通过制订一个不现实的目标来掩饰能力的不足,让自己确信失败是因为任务很难,而不是自己能力不够;另一些同学会拒绝学习,认为学习不重要,努力的人都是傻瓜,学业失败是个性的表现……凡此种种自我妨碍策略,正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源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过大。

更糟的是,这种防御策略的作用并不长久,最终,借口会失去作用,这时个体对自己能力会产生更加肯定的怀疑。防御措施的崩溃,使得个体感到绝望和被暴露,为自己的愚蠢而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会不断袭来。

针对个体目前的能力水平,合理设置目标,使之具有合理挑战性,将会鼓励个体调动各种相关信息进行探索。此外,更多合作,更多团体意识,在以集体为单位的共同活动中展开学习,让学习效果的提高成为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一个较好的学习策略,同时可以帮助个体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和完成协作任务。




返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