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50301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源于1989年创办的中专层次的新闻班,1993年开始招收新闻学专科,2004年开设新闻学本科,后获批新闻学本科第二学位、校级重点应用学科、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价结果为B-等级。
现有在校生300余人,开设融合新闻实务、文化传播、广告学三个学科方向。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1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人。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等省级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CSSCI及中文核心科研论文3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余项。现有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样板思政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4门。目前建设全媒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获批省级虚拟仿真项目2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各类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余项。
本专业有三个特色优势:其一,党史传播与舆情直报成效显著。建有国内首家“中图期刊创刊号博物馆”,为党史研究及传播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建有河南省高校最早的中宣部舆情信息直报点,是河南省首批入选中宣部、教育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的专业,舆情信息直报被省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35篇。其二,地域文化传播影响广泛。建有“黄河文化数字融合传播”重点实验室,助力区域文化传播;每年举办河洛记者节等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力辐射至海峡两岸。其三,校媒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扎实深入。专业连续五年参与河南省高校与新闻业界“千人互聘”计划,常年与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共建;建有河南省教育融媒体试点单位、校级融媒体中心;拥有大数据舆情研究中心、新媒体设计实验室、报纸与网络编辑实验室、4K实景演播室、摄影实验室、非线编实验室、虚拟演播实验室、演播厅等30余间,设备资产达2800万元;开设融媒体人才实验班,与周边县区共建融媒体实习就业基地。
支撑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精业务、高素质、强德力”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地方特色、学科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不断适应媒介技术变革态势,能够在媒体机构、党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编辑出版、新媒体运营、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工作的全媒化、应用型、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后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知识理论素养。能够在工作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理,深入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有关新闻舆论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指示等;形成较宽广的跨学科知识框架,构建较完备的新闻传播学科知识体系。
目标2:专业实践技能。熟练掌握策划、采写、编辑、制播、评论、运营等全媒体技能;具备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进行创新性融合新闻生产、传播能力。熟悉社会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学科交叉、数据处理、社会调查、文献分析、危机处置等能力。
目标3:职业伦理素养。遵纪守法,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拥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责任心,能够自觉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目标4:身心协同能力。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安全意识与体育锻炼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及一定的抗压能力;具备良好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团队沟通、管理、竞争、合作与公关能力。
目标5:行业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和对外传播能力,能够进行跨行业、跨区域、跨文化沟通、交流及合作,具有讲好地方故事、中国故事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经过4年专业培养,应达到如下要求:
1.知识要求
1.1跨学科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文学、艺术学、传播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1.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并建构起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新媒体概论、广告学概论、媒介伦理法规等新闻学基本知识框架。
1.3专业核心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熟练掌握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新闻评论、出镜报道、融合新闻学、媒介经营管理等专业核心知识并能够进行实际运用。
1.4工具性知识:掌握一定的外语、文献检索、调研方法及其他相关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用以进行新闻学相关调研、研究、策划及项目开发。
1.5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新闻学领域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2.能力要求
2.1新闻实务能力:具备基本的叙事和写作能力,能够进行新闻策划、采写、编辑、制播、评论及新闻产品的运营;能及时追踪学科前沿知识,较好运用新闻理论、数字技术及人工智能进行融媒体内容的生产、传播与管理。
2.2策划、组织与传播能力:能够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基本原理,进行新闻传播类、跨文化交流类等项目活动的策划、组织和传播。
2.3信息处理能力:掌握文献资料检索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国内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能够使用新闻传播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搜集、分析和处理,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2.4沟通合作能力:具有开展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等活动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协作参与专业竞赛和媒体实践;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兼具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能够基于新闻传播规律开展演讲、交流、展示、互动等活动。
2.5研究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的职业敏感,拥有较好的洞察思辨及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针对新闻现象、舆论宣传等复杂问题展开研究并解决的能力;具备一定“敢闯会创”的创新创业精神。
3.素质要求
3.1政治素养: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3.2劳动与安全素养:养成良好的劳动和体育锻炼习惯,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具备能适应新闻学相关工作岗位要求的劳动、身体和心理素质。
3.3工作作风素养:热爱本专业,语言文字表达力强,拥有科学思维方法和调研方法,具备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及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4职业道德素养:坚持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社会道德准则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具备一定的专业理想与公共精神,具有较好的媒介素养、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意识。
3.5综合素养:掌握较好的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具备一定外语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知识要求 |
1.1 |
√ |
√ |
|
|
|
1.2 |
√ |
√ |
√ |
|
|
1.3 |
√ |
√ |
|
|
|
1.4 |
|
√ |
|
√ |
√ |
1.5 |
|
|
√ |
√ |
√ |
能力要求 |
2.1 |
√ |
√ |
|
|
|
2.2 |
|
√ |
|
√ |
√ |
2.3 |
√ |
√ |
|
|
√ |
2.4 |
|
|
√ |
√ |
√ |
2.5 |
|
√ |
|
√ |
|
素质要求 |
3.1 |
√ |
|
√ |
|
|
3.2 |
|
|
√ |
√ |
|
3.3 |
|
√ |
|
√ |
√ |
3.4 |
√ |
|
√ |
|
|
3.5 |
|
|
√ |
|
√ |
四、专业核心课程
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编辑、融合新闻学、新闻评论、出镜报道。
五、学制和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六、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50.5学分。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