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院党委书记安锋在A9演播厅为我院2017级新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五千年看洛阳》的精彩讲座。安书记以“五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开场,向2017级新生详细介绍了洛阳的历史以及河洛文化。
安书记先是从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讲起,探寻了洛阳籍诗人杜甫的故乡情结。安书记说,我校月明湖的“月明”一词源于杜甫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强烈表达了洛阳游子的思乡之情。他还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将虚构人物“西门庆”、“潘金莲”的故居与杜甫故居对比,分析了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意义。
接着,安书记通过“根在河洛”一词,进一步阐释了洛阳的“根文化”。安书记说:洛阳不仅是华夏民族的文化之根,也是华夏民族的祖脉所系,更是华夏精神信仰之根、华夏帝都之根。接着他还给同学们讲了“武后赏花”、“卢舍那大佛”“牡丹燕菜”等小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武则天的理政之道,强调同学们对于武则天要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安书记说,“五千年看洛阳”,洛阳五千年的历史可以浓缩为八个字,那就是“两河、三教、五都、百姓”。洛阳是华夏文明的滥觞之地,是儒释道文化的发源地,是十三个朝代的建都地,也是“百姓园”,汉陵刘姓,周朝姬姓、周姓等肇始于此,是黄河的寻根文化带。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安书记指出,作为新一代传媒人,他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洛阳根文化的资源,全方位地积极宣传洛阳城的文明特色,将洛阳建设为中华文明圣城。
整个讲座气氛轻松和谐,安书记独特新颖的视角和幽默风趣的讲话引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讲座使他们对洛阳的历史以及河洛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编/孙琦
文/聂菲
图/聂菲、李嘉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