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洛阳•第七届龙门诗会•豫见新安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30日 08:14     责任编辑:xwxy    浏览次数:

9月29日晚,黄河河畔,古诗联诵《黄河怀古》拉开2020中国洛阳•第七届龙门诗会•豫见新安——“团圆新安,喜迎国庆,我在新安等你”主题诗会序幕。圆月皎洁,夜色如水,饱含深情的诗篇吟咏在丝路汉关处,山水新安旁。



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又逢全国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为献礼国庆、喜迎中秋,洛阳师范学院和新安县人民政府在新安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厅举办大型诗会。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杨海强,中共新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智等亲临现场,与高校师生和新安群众共享视听盛宴。



梁留科发表致辞,他回顾了洛师百年校史和近年来所取得主要教学科研成果,介绍了我校与新安县长期的合作关系。他表示,本场诗会是高校与新安携手结缘、校地合作又一硕果,必将推进与新安县共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成为努力服务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一次创新实践。他希望能够通过诗会大力弘扬黄河文化,让莘莘学子用青春的风采擦亮新安这张洛阳文化名城的名片,为洛阳打造文旅融合品牌城市作出贡献。



王智在发言中,追溯了新安与诗词的交汇渊源,简要梳理了新安2200多年的建县史和新时代转型发展的新成就,展望助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美好愿景。他指出,洛阳师范学院是新安重要的合作伙伴,诗会的举办将推进双方合作再上台阶。



诗会结合伟大新时代,分作“黄河大合唱”“最美逆行者”“我在新安等你”“出彩河南人”四个篇章,从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文化切入,展现了新时代华夏儿女的使命担当。诗词朗诵、诗剧、歌曲、舞蹈、快板、武术、曲艺大鼓等多彩呈现,让深情诗篇融入美丽新安,以文学艺术表演献礼共和国七十一华诞。



“我是你看着长大的山脉,我的洋溢着神州药味的本草纲目,我的泛滥着华夏光辉的二十四史。”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朗诵《黄河》字句铿锵,深切表达了华夏子女对黄河特殊的感情;《黄河大合唱》气势雄浑,再现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的伟大精神。河洛大鼓《黄河振兴 福满河洛》悠久绵长,催人奋进,与黄河广大、宽博的历史气息相得益彰。



“那么多的翅膀,四面八方飞来,那么多的眼睛,温暖而坚定。”朗诵《不允许严寒靠近春天》展现了在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逆行者”们不惧风险,坚守防疫一线的使命担当,选择大局和奉献的精神,向时代英雄致敬。合诵《中国·众志成城》节奏整齐划一、声音铿锵有力,一句“心与心在无声中相握,握成中国坚强的拳头。”诵出了中国人面对严峻疫情万众一心的气势。第21届齐越朗诵艺术节获奖作品《可爱的中国》,以真情歌颂祖国,聚起信仰,挺起热爱。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学前教育学院带来的舞蹈《采薇》将我们的思绪带入《诗经》的年代,缓歌缦舞和优美诗文结合,让河洛文化的魅力娓娓道来。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朗诵《新安的色彩》,穿越时空,靓丽千年的新安色彩跃然眼前。“我在天下第一关的路口等你,我在千唐志斋的门口等你,我在钟灵毓秀的群山峻岭等你。”朗诵《我在新安等你》描绘了新安千年的文化底蕴,回顾了新安“六大战略,六个转型”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展望了新安未来的宏大美景。新安文化和广电旅游局原创歌曲《丝路汉关山水新安》,向观众们展现了新安作为河洛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具有的厚重文化积淀。




快板表演《洛阳赞》,追古颂今,活泼喜庆,敲响了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明快节奏。朗诵《少年中国说》配上虎虎生威的武术表演,气势宏大、感情饱满,展现出中国少年的蓬勃朝气,体现了新时代青年与国家命运共进退的责任与担当。



《长江,长江,我是黄河》,疫情期间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发起,对武汉的诗歌驰援,再现诗会现场,声声呼唤与祝福,表达了中原和武汉面对疫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力量与决心。歌伴舞《我的家乡大平原》最后出场,让黄河文化滋养的中原文明浸润每一个人的心田。



中国·洛阳龙门诗会已举办过六届,成为学校加强河洛文化育人的品牌,曾先后邀请余光中、汪国真、叶延滨等20余位海内外著名诗人、学者齐聚洛阳。本届诗会聚焦讲好黄河故事,传播洛阳新安,助力于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是高校与地方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文/丁清彦

图/向瑶佳 郑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