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洛阳师范学院新闻学本科专业建设方案(2023-2026)专家论证会于新闻与传播学院A9-110召开。教育部“长江学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周葆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舆论研究所所长李彪教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于春生教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达威教授,河南日报洛阳分社社长陈学桦,洛阳师范学院财务处副处长付强六位专家应邀参加,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于春生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我校副校长赵海彦,教务处处长赵冬生出席会议,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政领导、新闻学专业负责人及全体教师参加。论证会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开展,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姗姗主持会议。

图/论证会现场
赵海彦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与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简要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及办学优势,阐述了新闻学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希望各位专家能为我校新闻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把脉问诊。

图/副校长赵海彦致辞
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正学围绕专业现状、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资金预算、预期效益五个方面详细汇报了新闻学专业建设方案的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

图/院长李正学汇报专业建设内容
与会专家对新闻学专业多年来的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根据新闻学专业建设方案的内容,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周葆华以视频形式参加会议,他首先提出了“支持”“体系”“特色”“科研”四个关键词,指出河南省教育厅和洛阳师范学院是新闻学专业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他表示专业建设方案需要依托建立整体目标和结构体系,着重培养凸显我校新闻学专业特色,通过有针对性的科研反哺专业教学。
李彪以线上形式与本次到场领导和专家进行交流,他通过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对我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他强调,培养人才首先要凝练和明晰人才培养方向,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发,注意完善专业治理体系。同时他提出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的横向联合培养模式,为我校新闻学专业建设提供改革思路。
于春生强调要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核心课程的建设,开展专业之间、学院之间、校媒之间的融合发展。
郑达威根据本校专业建设,深入介绍河南省的专业分类评价标准和要求,为我校新闻学专业规范建设到验收指明方向。
陈学桦表示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重视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专业自信,深化校媒融合作,培养出适应时代变化与发展的新闻人才。

图/现场专家提问论证
于春生整合了各位专家提出的系列建议和意见,阐述了论证结论性意见。一是对我校新闻学专业的建设方案表示充分肯定。二是要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课程体系。三是强调专业建设目标要凝练本地特色进行精准定位。四是教研相长,进一步凸显科研的地方特色。五是进一步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打牢专业建设核心基础。六是要加强国内外高校资源互联互通,依托河洛文化特色或课程特色建设专业实验班。七是推进师生教学相长,增进学生成果产出,冲击国家奖项成果。八是与对标院校合作,对标对表进行改进。九是强化专业建设与就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以市场需求反馈助推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

图/于春生教授作总结讲话
赵冬生作总结讲话,他对与会专家提出的新闻学专业建设意见与建议表示肯定与感谢,并表示学校将督促新闻与传播学院将这些宝贵意见逐步落实到位,强调新闻学专业建设要时刻谨记对标院校,明确专业建设思路。

图/教务处处长赵冬生作论证会总结
此次新闻学本科专业建设方案论证会的召开为我校新闻学专业建设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指引,对我校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质新闻人才具有深刻指导意义。
文/周芷华
图/张倩
责编/李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