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至2026年)

浏览量:871 日期:2024年02月28日 17:13

一、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根据河南省本科高校“新工科”专业重塑升级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全省本科高校面向新工科要求的传统工科专业重塑升级,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落实“工科专业的新要求”,聚焦教师、课程、教材、实践基地等关键要素。坚持以产出为导向,根据社会企业需求,以专业评价和一流专业建设为目标,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强化产教融合,突出专业特色,将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人才摇篮。

二、特色专业建设具体方案

1. 师资队伍建设

1.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聚焦“四个引领”,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静心教书、倾心育人、潜心治学,争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真正落地,入脑入心,为教师队伍的成长奠定基石。

1.2 学科团队提升建设

以食品营养与健康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学科建设为牵引,紧紧围绕功能食品、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方向,三年内,着力专职或柔性引进2~4名学科带头人,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队伍,提升学科专业的影响力。

1.3 强化对教师的培养培育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参与学术研讨和交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努力在标志性研究成果、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夯实传帮带机制,在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以及竞赛指导、论文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通过有组织的备课活动、教研活动、科研活动,有计划的理论学习活动,有主题的专题性研讨活动,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等促进新进教师的成长。

1.4 构建多维度教师队伍、提升工程素质人才培养质量

有针对性地聘任知名企业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导师,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水平,努力构建一个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专业教学团队。

2. 学科专业建设

2.1 培养学科团队

围绕药食同源功能因子开发、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检测三个学科方向,3~5年内,初步形成学术团队,凝练研究方向,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学科团队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学科专业的影响力。

2.2 加强学科平台建设

有条件的争取充足的实验空间,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场所。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科平台建设,3-5年内争取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1~2个、省级校企联合研发平台或工程中心1~2个,校企共建科研平台1~2个,校级研究所及中心1~2个。

3. 教育教学建设

3.1 强化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通过传帮带机制、教学培训、课堂教学竞赛、挂职和研修等多种途径或形式,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建设,争取在3~5年内,培养青年骨干教师2~3名。

3.2 提升课程体系建设水平

以食品营养与健康新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为契机,进一步精简和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多元的课程考评体系。重点支持《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等课程的建设,3-5年内着力打造2-3门省级一流课程,3-5门校级一流课程,不断提升教研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水平。

3.3 持续提升教材建设水平

加大优秀教材选用力度,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高教材选用的政治站位,实行教材选用集体决策制度,严把教材选用政治关、学术关和适用关,每学期开展课程教材选用情况专项检查。健全优秀教材编写激励机制,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制定优势教材建设规划。有计划的支持教师参与5-10门专业教材的编写。

3.4 提升专业实践基础建设

以学生为中心,落实产教融合新要求,探索形成“专业特色与行业需求相融合、实践教育与企业资源相融合、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融合、培养过程与企业协同相融合”的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水平,力争在3-5年内,建立10-20个校外优质实践基地,2-3个省级专业实践平台,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成长成才。

3.5 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在书院制育人新模式下,构建双院协同、相辅相成、五育并举、学科专业交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导师制的功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加强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培育和引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学科专业竞赛为抓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形成特色,带动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