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1月23日—24日,河南省伦理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精神与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本次活动由河南省伦理学会主办,《中州学刊》杂志社指导,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技与文化研究中心及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开幕式现场
中国伦理学会执行秘书长王海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蒋笃运,河南省伦理学会会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副校长朱金瑞,河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安阳师范学院校长孔国庆,河南省伦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程东阳,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姚毅,河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南阳理工学院副院长张爱红,河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安阳工学院纪委书记王红艳,我校副校长曹玉涛,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胜锋,省内外伦理学领域专家学者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200余人参加开幕式。吴胜锋主持开幕式。
曹玉涛致欢迎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从办学历史厚重、人才培养成效、科研成果丰厚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读。他指出,“近年来,我校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伦理学等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评为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教师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7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以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高水平30余篇。此次活动必将加深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关系的把握与理解。”
副校长曹玉涛致辞
王海滨在致辞中指出,“河南省伦理学会自成立以来,紧扣省委提出的‘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积极组织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开展伦理实践和普及活动,在促进学科进步、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学科优势。在挖掘、整理和研究本地伦理资源,推进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强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中国伦理学会执行秘书长王海滨致辞
朱金瑞在致辞中表示,“目前全国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此次伦理学年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这不仅是河南省伦理学界同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切实举动,也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学术的交流。”紧扣此次研讨主题,她提出四点要求:“第一清晰思想认识,强化理论武装;第二服务中心大局,彰显使命担当;第三打造中原伦理品牌,讲好河南伦理文化故事;第四坚持守正创新,夯实发展根基,这就需要各位同仁协同攻关,形成合力,为中部崛起贡献伦理学人的力量。”
河南省伦理学会会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副校长朱金瑞致辞
主旨报告环节,蒋笃运、孔国庆、赵昆、魏长领、郑卫丽、赵清文、李耀南、李心记、杨晓、彭丽等10位专家,分别以“高校铸魂强师的价值意蕴及路径选择”“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伦理与大学生的时代遇见”“市场逻辑泛化何以能够成立”“中国古代礼治中的德法关系”“教师美德伦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等为题进行了精彩的阐述,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价值,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对于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文化自信自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与会10位专家进行主旨报告
专题交流发言阶段,12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而深厚的‘创新’文化底蕴”“论中华传统伦理精神的现代转化”“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与现代化建设目标生成的逻辑关联及其启示”“对科学而言,论一种底线伦理的可能”“中华优秀传统伦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内容体系和实践路径”“数智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背后的伦理审思”等做了精彩发言,深入交流了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等方面的学术成果和宝贵经验。
与会12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进行专题交流发言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还共同为研究生征文优秀获奖论文颁奖。此次年会汇聚众多学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精神与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入探讨,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