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宪章
时间:2017年07月07日 14:21,来源:

陈宪章(1917-2000),河南郑州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香玉杯艺术奖基金会副会长,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在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就读,著名豫剧编导,豫剧常派创始人常香玉大师的丈夫,与常香玉共同创立了豫剧常派艺术。曾任香玉剧校校长、香玉剧社副社长、河南豫剧院剧目组组长、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等职。

1937年,陈宪章在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就读,适逢著名戏剧家洪琛率领的抗战宣传二队到洛阳演出抗日救亡戏剧,陈宪章被选中成为群众演员,并在《保卫卢沟桥》《放下你的鞭子》中扮演群众角色。抗战宣传二队走后,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成立了话剧队,陈宪章在《火中的上海》一剧中担任主演,演出受到欢迎。青年时代的陈宪章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

1944年,27岁的陈宪章和常香玉结婚,从此便成为常香玉忠实、亲密的合作伙伴。作为常派艺术的幕后英雄,他参与了常派几乎所有经典剧目的创作改编。陈宪章夫妇不仅在艺术上取得超高成就,还时刻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贡献。1951年,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陈宪章、常香玉夫妇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香玉号”战斗机,后赴朝进行慰问演出,他们冒着被敌人飞机轰炸的危险,到战争前线为战士们演出,极大地鼓舞了中朝人民军队。

1952年10月,全国首届戏曲演出观摩大会在北京举行,由陈宪章编写、常香玉主演的《花木兰》作为演出剧目在开幕式上精彩亮相,受到全国代表的热烈欢迎,并获得优秀表演奖,常香玉和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等共同获最高荣誉奖,这也是豫剧首次走向全国。1956年,《花木兰》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发行到海内外,影响广泛而深远。

陈宪章时刻追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努力创作与时代脉搏跳动相和谐的戏曲作品,他始终坚持党的“古为今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剧目工作方针,创作和改编了《拷红》《大祭桩》《五世请缨》《破洪州》等一系列优秀戏剧作品。他的现代戏创作同样优秀,其中《柳河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接见了《柳河湾》剧组,并与陈宪章亲切握手。1983年,该剧在北京演出时,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1987年,由常香玉倡议,陈宪章策划,经河南省委批准,由常香玉、何南丁(河南省文联主席)担任评委会主席,众多戏剧专家担任评委的“香玉杯艺术奖”正式成立,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了杯名。“香玉杯艺术奖”的成功设立,陈宪章的贡献功不可没。

陈宪章对豫剧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作为剧作家,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作为剧团管理者,他担任过香玉剧校校长、香玉剧社副社长等多项重要职务;作为常派艺术的幕后英雄,他对常派艺术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版权所有   洛阳师范学院校友会(基金会) @ 2020-2022
邮箱:lynu1916@qq.com     电话:0379-68618669
技术支持:   河洛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