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洛阳师范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郭可悫、校友会顾问贺巷超、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彭卫民、校友办徐晨曦等一行赴卢氏县东明镇涧北村,实地调研洛阳师范学院抗战时期办学旧址纪念馆运行情况,深入挖掘校史资源,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校地合作深化。卢氏县委党史办原副主任、83级校友靳治民全程陪同。
聚焦纪念馆运行:传承抗战办学精神
调研组首先对洛阳师范学院抗战时期办学旧址纪念馆进行细致考察。该馆于2021年由校地双方共同修缮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通过“为避战祸 西迁卢氏”“烽火岁月 抗日救亡”等8个主题板块,系统呈现了1938年至1946年洛师师生在战火中坚持办学、与涧北村民守望相助的感人历史。郭可悫表示,纪念馆不仅是校史教育的鲜活教材,更是三门峡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展陈设计,强化红色研学功能,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
探访“女生院”旧址:对话历史遗存
随后,调研组走访了洛师涧北村“女生院”旧址,向现住户莫元清老人详细了解了当年师生借住民房办学的场景,并实地调研了保存完好的女生宿舍、水井等遗迹。抗战期间,涧北村民腾出莫家祠堂、关帝庙及民房供师生教学住宿,七年间与洛师师生“同住一屋檐,同饮一缸水”,结下深厚情谊。贺巷超指出,这些旧址是校地血脉相连的见证,需进一步加强保护与活态利用,让年轻一代感知烽火弦歌中的教育坚守。
走访校友座谈:凝聚发展合力
活动期间,调研组专程探望了78级中文专业校友、卢氏县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韩成章,听取其对校史研究与地方文化发展的建议。韩成章回顾了洛师西迁精神对卢氏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他指出,洛师在卢氏的七年多时间里教化一方,兴办了从附属幼儿园到附小、附中的全链条教育生态,为卢氏老区启迪民智、改变民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座谈会上,靳治民讲到,洛师在卢氏办学期间不仅传承文脉,还通过地下党组织播撒革命火种,为豫西抗日救亡运动注入动力。下一步要继续深挖史料,做好整理,传承洛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彭卫民表示,校友会将持续搭建平台,推动校地共建红色教育基地、开发研学路线,赋能老区文旅产业升级,为现代化三门峡发展贡献洛师智慧。
调研途中校友会一行还着意参观了河南大学抗战时期办学旧址及其纪念馆,吸收成功办馆经验,不断提升我纪念馆展示效果。
此次调研活动,既是对抗战办学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校地携手赓续红色基因、共绘发展蓝图的新起点。未来,洛阳师范学院将继续以纪念馆为纽带,深化与卢氏县在文化、教育、人才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书写新时代校地融合的崭新篇章。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