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培计划 >> 自评报告 >> 正文

“国培计划(2015)”河南省幼儿园国培项目自评报告

编辑: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1日 12:41



深化管理,强化实践

切实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

——“国培计划(2015)”河南省幼儿园国培项目自评报告

 

我校2015年承担了,“国培计划2015”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其中幼儿园教师培训包含置换脱产研修和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两大类项目(含两个子项目)共计350名教师的计划培训任务。具体包括: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学前教育100人;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250人,包含两个子学科:乡村新建公民办幼儿园150人,乡村公民办幼儿园100人。

为保证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我校高度重视,扎实准备,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按时间节点完成了各类相应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国培计划2015”乡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整体培训情况

(一)培训人数及报到率

计划培训人数350人,实际报到人数340人,平均报到率97% %(详见下表)

项目类别

学科学段

计划人数

实到人数

报到率

 

学前教育

100

97

97%

乡村教师
访名校

新建公民办幼儿园

150

147

98%

公民办幼儿园

100

96

96%

合计

350

340

97%

(二)培训时间安排

教师〔2015〕第828号文件规定,“国培计划2015”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以2年为周期,自2015年10月到2017年6月,每年安排2个月,共计4个月完成,其中,网络研修不少于80学时;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于2016年1月底之前完成,其中,网络研修不少于30学时。送教下乡项目与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底实施。

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考虑培训学科、学段特征及学员来源地分布情况,按照如下时间节点开展本年度培训。(详见下表)

 


序号

项目类别及人数

报到

培训

报到

培训

报到

培训

报到

培训

报到

培训

11.2
周一

11.3—11.16

11.17
周二

11.18—12.1

12.2
周三

12.3—12.16

12.17
周四

12.18—12.31

1.1
周五

1.2—1.15

2

置换脱产研修

学前:100

 

院校集中培训:15

“影子教师”跟岗实践(20)+返岗实践(10)=30

院校集中培训:15

3

访名校
新建公民办:150

报到

培训

 

 

 

 

5

访名校主干学科

 学前教育:100

 

 

报到

培训

 

 


(三)培训完成情况(详见下表)

序号

项目类别

起止时间

完成情况

备注

进行中

根据教师【2015】第828号文件规定时间节点安排。其中,置换脱产研修本年度两个月已完成。

1

置换脱产研修

学前教育(100人)

2015.11.17

2016.1.15

 

 

2

乡村教师访名校

新建公民办(150人)

2015.11.2

2015.11.16

 

 

公民办幼儿园(100人)

2015.12.2

2015.12.16

 

 

3

网络研修

置换脱产研修

2015.11.3

2016.6.30

 

 

乡村教师访名校

2015.11.3

2016.6.30

 

 

学前教育

 

 

 

 


二、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继续坚持以项目管理为抓手,优化规范培训管理流程

今年国培计划与以往相比,时间周期长、跨度大,网路研修贯穿始终,送教下乡时间紧、任务具体而又繁重。为保证“国培计划2015”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我校继续实行“校院联动”机制,优化分级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培训流程。学校成立了以副院长宋文献教授为组长的“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办公室设在继续教育学院,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同时,各培训院(系)专门组建项目实施团队,负责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校院两级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培训项目的具体管理上,我们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特点,实施项目责任人制度。由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书》,将项目工作分解为前期调研与分析、方案研制、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及过程管理、总结与评估以及后期跟踪指导等流程,细化每个流程的工作环节及要求,做到责任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时间落实。合理的分工、顺畅的协调,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继续坚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强化调研制定实施方案

教师〔2015〕第41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培计划2015”以全面深化“国培计划”综合改革为主线,将进一步重心下移,聚焦乡村,以拉长周期、创新模式,推动我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同时,并聚焦乡村教师的成长,建立起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全面推动乡村教育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通过“察天气,接地气,聚人气”,确保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察天气”:就是准确领会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改革的动态和趋势。以首席专家为主的各学科专家团队,严格按照《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培训目标、内容、形式、原则进行讨论和论证,拟定培训主题。

“接地气”:就是俯下身去,认真调查培训学员的真实需求。今年,我校组织各培训院(系)到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基础教育教师培训需求调研,调查涵盖80余所中小学校,累计发放调查问卷4000余份。通过调查,充分了解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和培训教师的真实需求,为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人气”:就是充分借鉴、听取专家和同行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发挥各教学院(系)的职能。为此,我校承担今年培训任务的教学院(系)一方面到省内外“国培计划”工作做得比较出色的院校进行考察和咨询,求取真经,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深入洛阳地区中小学一线,聘名师、请专家对培训方案进行多方“会诊”,切实保证了培训方案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适合乡村中小学教师的需要。尤其,在培训内容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到成人学员的认知特点,同时兼顾学科知识的整体性、逻辑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培训内容的安排既符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又能体现了训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的要求。

  (三)继续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中心,苦练内功落实过程管理

制度建设是保证,“内功”扎实是保证。“国培计划2015”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制度各项培训制度的建设,苦练“内功”,严格依据据培训项目考评的标准和内容,逐条分解、逐项落实,保证了项目从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后期总评以及后续跟踪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落到实处。

1、严把“入口”关,狠抓“三率”,夯实培训基础

严把“入口”关(学员信息审核),提高“三率”(报到率、出勤率,结业率、)是项目过程管理的基础环节。

在严把“入口”关方面,我们组建由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任务承担院(系)和后勤服务集团三部门构成的报到接待组,按先后分三次对学员进行身份确认和资格审查,确保了每一名报到参训人员符合河南省教育厅国培计划文件要求。

在提高“三率”方面,我们坚持采用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即“一通知一短信两电话”。“一通知”是指项目开班前15天通过项目办、地市教育局向学员发送开班通知书,将报到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通知到每一位学员。“两短信”是指开班前后教学院(系)根据教师教育平台信息分别给学员本人发送报到信息。两电话”是指对未按时报到的学员,分别电话通知市、县教育局和学员本人,落实未报到原因,并做电话记录。

同时,为了提高出勤率、结业率,除了结合常规的签到、点名等方式外,我们今年更加突出采用了以高水平专家讲座、一线名师的案例示范等优质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充分发挥优质课程及教学的魅力,将广大学员引学员吸引到课堂上来,真正让学员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大大提高了参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培训的整体效果。

2、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方针,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在培训过程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对我们而言,最直接、最具体的做法是紧扣“学员中心”,关注教学、管理、生活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本着一切为了学员原则,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为此,我们先后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创新跟踪指导模式,确保了参训学员能安心、静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学习中。

1)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培训过程

为保证“国培计划2015”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今年国培政策的新变化,结合河南省教育厅印发的教师【2015】第414号、828号文件相关规定,我校以继续教育学院为主体,组建专门团队重新修改和制定了新的《国培学员手册》、《国培学员培训管理制度》、《国培教师培训教学要求》、《“国培计划”培训班级管理制度》、《“国培计划”培训班优秀学员评选条件》、《“国培计划”班主任工作职责》等,从而形成了一套科学可行、全面系统的规章制度,为“国培计划2015”工作的有序运转奠定了基础性条。

千条经、万条经,唯有落实是真经。为确保所修改和制定的各项制度规定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我们要求各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学院(系),以培训班为单位,全面实行“双班主任制”,指定教学班主任和生活班主任负责学员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我校还实行班主任跟班制度,对给每位学员指定座位,固定座号,做到一课一点名,一事一请假及一课一评估。

此外,根据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要求,国培计划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为严肃财务纪律,保证国培经费合理有效地使用,我们制定了国培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培训支出预决算制度,保证专款专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保障作用。

2)进一步优化服务,创设良好环境

根据往年国培计划的经验,结合参训学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反思服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我们更加强烈的意识到,为学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将是今年国培计划实施的重中之重。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拉近与学员的距离,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例如“破冰之旅”、建立学习小组、组织学员见面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加快了参训学员相互认识的进程,增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保持师生通讯畅通,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及时为学员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消除了彼此之间的误解和疑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

为保证学员学得安心、学得舒心,我们在妥善安排学员食宿的同时组织了丰富课余活动,愉悦学员身心。例如,数学科学学院专门为学员发放了篮球、羽毛球、跳绳、毽子等体育用品,利用课余休息时间,组织学员搞素质拓展训练,以丰富学员的业余生活。

3)进一步夯基固本,组建教学团队

高水平、接地气的教学团队,是历年国培计划成功实施的基础和根本。为搞好今年国培工作,我校始终坚持落实“三注重”原则,即注重学科专家的理论引领,以改变学员的教育观念;注重一线名师的经验传授,以养成学员的教育实践智慧;注重教学技能的训练,以提高教学实践技能。依据这一原则,校在省内外优选教师教育资源,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以保障学员带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在理论引领方面,我校从省内外幼儿教育专家名师中进行了精心选择,积极邀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名师来我校为国培学员授课。本次培训邀请来我校讲学的国内知名专家有: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叶小红,宁波市江东区幼教教研员牟秀玲,郑州市中原区教研室书记阎莉,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导李少梅,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钟祖荣,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教研员李丽,江苏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张丹枫教授,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时明德教授、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杜燕红教授,这些专家高屋建瓴,从理论层面上阐述了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状况,使国培学员获得了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国培学员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为强化学员的教学经验,我校充分调动和整合校内外优质培训师资资源,聘请了一大批来自教育管理部门和幼儿园一线的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和国培学员进行经验交流,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帮助解决幼儿教师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先后来为国培学员授课的教师有:宁海潘天寿幼儿园园长王秀玲,解放军外国语幼儿园园长韩向红,宁波市江东区幼儿园名师赖婷,一拖四号幼儿园园长谢阳春,一拖四号幼儿园园长助理王小彩,重庆江津区几江幼儿园园长钟运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幼儿园二分园西苑分园园长王红梅,新安县实验幼儿园园长王小丽,洛阳市实验幼儿园高级教师马好婵,河南省机关幼儿园赵桂兰等等。这些一线名师,以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幼儿园管理经验,为学员提供了“菜单式”教学内容,使学员获得了教育教学的新感受,产生了对幼儿教育的新认识。

同时,针对目前我省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存在专业技能薄弱和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学前教育学院把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作为培训的落脚点,以培训幼儿教师手工、简笔画、奥尔夫音乐等技能为抓手,强化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学前教育学院组织校内外名师对国培学员进行手把手的实践训练,如开设舞蹈课程、手工课程、儿童画课程、剪纸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等,切实帮助国培学员提高自身技能。同时,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国培学员分别到洛阳市十一所优质幼儿园作“影子教师”,进行教育实践。通过园领导介绍办园特色及发展规划、观摩公开示范课、参观等活动,学员教育教学理念和技能得以提升。

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这些省内外专家和名师的到来,为国培计划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使学员在培训期间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获得了极大的收益,学员满意度高。也使这次培训效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4)进一步依托网络社区,创新跟踪指导模式

“国培计划2015”对学员网络研修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时间方面,贯穿培训过程始终;二是学时方面,置换脱产研修学员网络研修不少于80学时,乡村教师访名校学员不少于30学时。学员在短期内接受了海量的信息,如何及时融通、内化这些信息,学以致用,并延伸培训效果,发挥培训的长期效应,是今年“国培”面临的突出问题。

鉴于此,我校除继续依托校园网站外,还积极与北京继教网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培训服务协议,开展国培网络研修合作,搭建跨时空的交流平台,力争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其一,创建了“国培计划”链接网页。该网络平台以教师、学员互动交流为主,注册后在线发帖交流,讨论疑难问题,提交作业、发表培训心得体会等;其二,建立网络社区,注册学员公共邮箱。网络社区和公共电子邮箱,可以方便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提交作业电子版,也可方便学员与老师、学员之间的学习、探讨和交流等。其三,建立了国培班级QQ群和微信群。通过QQ群和微信群,既可以加强培训期间的联系互动,也为培训结束后老师、学员之间建立了常态交流互动机制,充分调动了学员参与培训、关注培训的热情,延伸了培训效果,创新了跟踪指导服务的模式。

 

  (四)继续坚持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增强国培计划的实践性

在今年的国培培训工作中,我们在继续挖掘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坚持根据学员的知识、能力结构特点,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更加注重国培计划的实践教学,确保每个参训学员,都能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获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升。

——专家论坛:为使培训教师接受到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我们从全国著名高校、科研机构,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专题讲座:聘请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熟悉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研究员、教师,为培训教师开设专题讲座,着重探讨幼儿园各领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解答培训教师的疑惑并拓展学员的专业知识。

——案例教学:为提高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我们精选幼儿园活动,聘请省内外著名的教研员、特级教师和一线名师为培训教师现场做课、说课,并在课后进行点评、互动,开阔培训教师视野、深化培训教师认识、促进培训教师进步。——问题研讨:围绕培训教师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由校外名师、教研员、我院骨干教师和优秀培训教师共同组成团队,组织培训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研讨,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利用培训教师自身资源,以达到自主、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课后心得:为巩固培训教师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培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要求每位培训教师在课后都要写出心得体会并进行小组交流。

——现场学习:组织培训教师到洛阳市实验幼儿园、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幼儿园、中国航天集团613研究所幼儿园、洛阳市直一幼、洛阳市直二幼、洛阳耐火厂幼儿园、洛轴幼教中心幼儿园、洛阳一拖四号幼儿园等教师培训实践基地现场观摩学习,在真实的幼儿园活动情境中,与名校教师对话交流,感受名校教师风采,体验名校教学氛围。

——行动学习:以教学反思为核心,以合作学习为方法,鼓励、支持受训教师自发组成行动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基于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性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培训教师自身的实践智慧。

上述的课程安排,充分做到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采取了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参与互动的研修方式;在全班学员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加入了个别辅导的指导方式,满足了不同学员的要求,做到了因材施教;采取“影子”教师的研修方式,学员到教学一线,跟随名师亲身体验,进行教学实践。课程的精心安排和合理组织,真正使这次培训体现了“国培”特色。

本次培训的总体模式,可以提炼为“学、思、行”

学:吸纳理解。学员从专家讲座、模块化教学,获得了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更新了教育理念。

思:反思提升。学员们在参观考察、案例讨论、相互交流中获得了收益,碰撞中产生了火花。

行:应用展示。根据前期调研和本期国培学员的实际需求,我们增设了大量的教育技能课程,如剪纸折纸、先描画、多媒体课件制作、奥尔夫音乐训练、儿童体操编排等,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了学员的教育教学技能。

  (五)继续坚持培养培训一体化建设,发挥国培引领作用

在国家大力推进实施“国培计划”强师工程的背景下,培训工作已经成为我校办学的一个亮点。我校已多次承担国培、省培、洛阳市骨干教师培训、洛阳市专业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洛阳市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以及南阳市地方税务局干部职工素能培训等项目。目前,我校已基本构建成含盖中小学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了运行有序的培训组织管理系统,各项培训工作管理日趋规范,培训模式初见成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

在过去多年的教师教育实践中,我校已经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精品课程和双语示范课程等26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同时也是省预科培养基地、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基地之一。

新形势、新常态,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建立不断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才会在今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增强我校培训项目的开发和申报能力,努力填补基础教育“国培”项目的空白,将是我校今后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大问题。在未来五至十年的时间里,我校将以国培为契机,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建立更加灵活、便捷、有效的体制机制,鼓励以继续教育学院为主的全部院(系),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解国家、地方、单位、学员的培训需求的良好氛围,及时把握培训工作的动态与导向,做好培训工作的顶层设计,形成各类培训项目相互补充,良性互动的独特优势。

三、经验与特色

  (一)落实“三会制度”,保证影子教师跟岗实践效果

为了提高教育实践效果,我们采取了“校”“校(园)”协动的培训方式,加强与教育实践学校之间的协调和互动,实施“三会”制度:第一,实践活动前的“交流座谈会”。培训教学院(系) 领导及管理人员与实践学校领导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深入的交流,对国培学员作“影子教师”、进行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协商和讨论,不仅对国培学员的教育实践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而且讨论了国培学员的用餐、午休等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各教育实践学校领导对国培计划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选派优秀名师、骨干教师做国培学员的指导教师,并精心制定了实施方案;第二,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情况碰头会”。在学员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组织指导教师到学员教育实践基地了解学员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并与教育实践学校领导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影子教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三,教育实践后的“总结交流会”。教育实践结束后,我校邀请教育实践学校的部分指导教师、学员等召开总结交流会,对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诊断,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取得切实可靠的教育实践效果。

(二)优化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灵活做好“一课一评”

继续教育学院及各教学院(系)制定教学质量动态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教学督导制度,由教学班主任全程随班听课,及时了解教学和培训教师学习情况,填写班级日志,听取培训教师意见,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对培训课程的内容、方式等做出及时调整。

对培训班授课教师实行“一课一评”,由学员从观点、内容、方法以及效果等四个方面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延聘授课教师的重要依据。同时,调整优化评价标准,改进“一课一评”的常规做法,增加随机性,确保“一课一评”灵活、机动、便利,突出实效。

(三)坚持落实“读书计划”,提升学员的理念与素养

为增加国培学员课外阅读量,开阔视野,做一名爱读书、有智慧、善思考的教师,我们在国培班中开展了“读书计划”。继续教育学院为学员统一订购书籍,内容涵盖华师大大夏丛书、北师大教育家成长丛书、中国教师书坊丛书以及河南育才教师丛书等。图书归各培训院(系)管理,培训院(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学员能够方便有效地阅读。

今年的读书计划执行中,我们对学员的读书活动作出具体要求:(1)每位学员每周泛读一本书,每月精读一本书;(2)写出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3)设立读书活动专项奖励,对读书成绩优秀的学员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事实表明,读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员的课余生活,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读书热情。临近结业时,有些学员因为在网上和书店里买不到其中的很多好书,竟然在工作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把其中一些特别喜欢的书全本复印好带了回去。很多学员在学习总结中都表示,通过此次读书活动,对读书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重新喜欢上了读书。通过读书,不仅增添了知识,提升了人文素养,并且学以致用,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

四、存在问题及其客观原因分析

  (一)课程课设及安排有待改进

1、课程的开设,忽视了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内容

尽管前期做了充分的调研,进行了多方论证,课程设置也较为丰富,但对教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仍缺乏足够的关注,从而让广大来自乡村一线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感到一些遗憾和不足。这与前期调研不充分、不细致,采取应对措施不力有关系。

2、课程的安排,缺乏对突发情况的预案准备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偶而会出现一两次不能完全按照最初的课程安排授课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所邀请的专家学者、一线名师的上课时间难于安排等客观因素,使得该院(系)不得不做临时调整。这也暴露出,我们考虑问题不太周密,预案不充分。

  (二)学员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受传统评价方式的影响,我们在对培训的评价中更多地关注对培训过程和结果的关注,如课程设置、教学团队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等,而相对忽视对学员本身的评价,如学员的需求、学员行为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的变化等,如何使评价机制从关注培训结果到关注培训过程、从关注培训本身到关注学员本身、从关注培训的“输入”到关注学员的“输出”,依然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师培训过程中探索和思考的重点。

  (三)学员报到率仍有待提高

今年“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个别学科段的学员报到率有滑趋势。且学员替换、延迟报到现象比较普遍。经我们调查与访谈,其原因主要有:其一,因培训学科与学员所所教学科不一致而导致学员参训积极性不高;其二,因工学矛盾而导致学员不愿意参训或学校不让学员参训;其三,地市、县、乡教育行政部门信息沟通不畅,不能及时通知或调换学员。

五、对2016年“国培计划”的建议

“国培计划”是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高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培训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承担培训任务的高等师范院校,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加大政策的宣传,搞好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协调力度,进一步增强计划的可操作性。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自2015年始,由原来每年集中培训三个月,调整今年的2年一个周期,每年2个月。在经历了本年度2个月的学习后,承办单位得到了经验的积累,多数学员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上提高。

但由于对国培政策宣传的不及时、不到位,以及在与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充分,导致国培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承训单位吃不准政策的情况,具体操作难以进行,影响工作进展和效率,同时也让部分地区的参训学员产生疑虑,对能否继续参加2016年举行的第二期的置换脱产研修培训感到迷茫。为保证国培计划的顺利有效实施,结合培训项目实施情况,特提出此建议。

 

 

附件1:绩效考评表

附件2:课程表

附件3:调查报告与调查问卷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