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应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潘世烈研究员关于“新型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研究”的学术报告在化学楼214会议室如期召开。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吉保明,副院长刘献明、冯勋等出席了本次报告。
潘世烈研究员为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获得者,2002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04年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博士后出站后,获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到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2007年6月招聘回国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作。现任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特殊环境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在J. Am. Chem. Soc.; Chem. Mater.; Inorg. Chem; Crystal Growth&Design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申请美国发明专利一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十项。目前主要从事无机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
本次报告共分四个内容:研究所和实验室简介、研究背景及意义、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总结与展望。首先,潘研究员指出新疆理化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在新疆布局的唯一的高技术类研究所,拥有材料物理化学、资源化学、信息技术、环境科学4个研究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全所人员600余人,是国家及新疆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安全的重要力量。潘研究员表示自己主要从事材料物理化学研究,包括热敏材料与器件,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与器件辐射物理。所研究成果为国内唯一、国际首次,并主要应用于“东方红”系列卫星、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及天宫空间实验室。
紧接着,潘研究员介绍了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发展历程和非线性光学与线性光学的区别。他表示非线性光学材料可用于激光切割,具有速度快、能量高等优点;用于激光焊接,具有提高车身强度、刚度等优点;另外,激光医疗,可治疗很多种普通医学手段无法治愈的疾病;用于激光显示,具有提高色纯度的优点;用于激光武器,具有精度高、杀伤力强等优点。他通过研究现况及数据指出,我国在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方面已走在世界前端。目前已合成出100余种备选倍频材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所科研人员悉心钻研,认真思考实验,获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此外,该研究所研究出蓝宝石晶体的生长并将其实现产业化,即投入生活生产领域,效果颇好。最后,潘研究员表示他希望能利用好新疆的优势和资源继续研究蓝宝石晶体,实现发展蓝色产业集群。报告结束后,我院教师与潘研究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本次报告的顺利召开,为我院建立了一个与外界学术交流的平台,让我院教师对光电功能材料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为我院科研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刘媛媛 文/闫梦珍 图/段皓、侯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