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六届大学生台湾夏令营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31日 00:00

一·考察概况

我很荣幸在2017年08月04日至11日作为河南省第六届大学生台湾夏令营交流团的一名成员赴台交流。此次赴台交流团共有六所大学参加,我校共十一名师生前往宝岛台湾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我们应邀访问了五所大学,分别是:(台北)万能科技大学、(台中)南开科技大学、(台中)建国科技大学、(台中)静怡大学、(台中)圣约翰科技大学。

对于这次访问,交流团成员作了精心准备。赴台前对应用技术类高校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考察时与访问学校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考察采用座谈与实地察看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此次台访问,收获颇丰,进一步拓宽了我校与台湾高校的交流合作,推进了对台交流的纵深发展。

二·办学特色

一) 强烈的市场意识与危机意识

1.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台湾现有大学160多所,针对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一批高校面临着招生难的窘境,如何生存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我们所考察的几所大学普遍具有这种市场意识与危机意识,他们主动地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不断对专业进行调整。万能科技大学根据台湾政府所作的十年产业规划,制定自己的五年发展规划且每年进行修订,要求每个学院找准自己的发展重点,而不是平分资源。比如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该校适时开设了观光休闲系。圣约翰科技大学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开设了银发产业管理和休闲事业管理系等,都是紧紧围绕市场和社会需求开办专业。

2.以特色取胜

这四所科技类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圣约翰科技大学培养现代工业所需技术人才,发挥“工业推手、企业摇篮”的作用。建国科技大学培养术德兼备、手脑并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万能科技大学注重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以及创意的培养。南开科技大学培养学生整洁、礼貌和谐、敬业的人格特质,厚植学生专业实务、科技应用、团队沟通以及自主学习等核心能力。

3.重视与大陆高校的合作

针对生源的减少,注重招收大陆生来台学习,时间为一学期至一年不等,还举办夏令营,开展师资培训等。本学期来圣约翰科大学习的国际学生共约600名,其中大陆学生就达370名,在建国科技大学学习的大陆学生本学期有1000名。大陆生源市场的开拓有效缓解了生源不足等问题,也给台湾高校带来新鲜气息。万能科技大学由于大陆学生增多,图书馆借书量已列台湾科技类大学第一。

三、启示与借鉴

(一)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市场意识

台湾科技大学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灵敏度高,危机感和紧迫感强烈,对我校办学有着良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受到普及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市场经济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上大学已不成问题,但选择读什么样的大学正越来越压迫着大学的办学者。而上好的大学,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正成为众多人的选择。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国内高校生源大战已不可避免。2014年上海秋考人数约为5.1万人,而据有关方面数据预测,2015年约为4.8万人,2016年约4.7万人,2017年约为4.5万人,呈逐年下滑趋势,而境外高校也加入抢夺生源的行列,大学优胜劣汰的局面已经不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正发生颠覆性变革。慕课突破了知识传授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对传统大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带来强大冲击,世界范围内的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将打破传统大学对文凭的垄断,高校将面临着生存危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招到适合自己学校的生源、教师,如何让毕业生高质量地就业,如何在市场中获取良好声誉等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职工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学校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要落后,发展慢了也会落后。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市场意识,认清高等教育形势,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抢抓机遇,坚守定位,做好布局优化调整及其各项改革工作,使学校在新一轮竞争中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台湾科技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职场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使命,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办学必须以学生为本,这是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大学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思考通过怎样的教育教学,使我校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职业技能、职业信用、职业特色,成为受市场欢迎的应用型人才。以学生为本,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了解学生主体需求,分析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主体性,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学分调整后整个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培养计划、培养体系等都要作出调整。接下来要做的是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教学,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入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来制定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双证融通的教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加强通识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认真研究通识教育课程理念与内涵,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内容,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管理与师资。

拓展学生到境外学习的途径和数量,以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就业竞争力。可进一步加强与台湾高校的合作交流,做好与台湾高校课程的衔接与学分认定工作,让更多学生受益。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全过程的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和学生创新创业创意活动体系,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主创业、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资源配置要突出重点,努力做到共享共用

台湾这几所大学资源配置的特点是“照顾面,突出点”,很值得我们借鉴。今后要树立“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聚焦突破”的观念,资源要投入到急需必需项目中去,保重点、保优先,分清轻重缓急,不能撒胡椒面,面面俱到。当前学校进行学科布局调整和专业论证,后续要确定扶持重点,给予特殊政策,资源倾斜配置。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要考虑如何为资源的共享共用搭建好平台,这次的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为校内资源的整合创造了条件。在实验室、教室等硬件建设上要做好顶层设计,要有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设计理念,而且要有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思想。如即将开工建设的工程训练中心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资源的共享共用的前期准备。

要盘活学校现有各类资源,在服务师生的同时可以为社会提供服务,以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如环境学院有很多贵重仪器,可以考虑建立测试中心,不仅为本校师生服务,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服务。

(四)强化学校文化建设

所考察的4所大学虽然都是同一类型的科技大学,但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可见,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强化顶层设计,整体部署,分层推进,逐步建立起与我校定位相匹配、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和文化形象。

建立师生荣誉墙和成果展示中心。为了弘扬学校文化,彰显办学特色,增强师生的荣誉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必要考虑建立师生荣誉墙和成果展示中心,让“难得一见”的荣誉奖牌、证书和成果展示出来,成为激励大家不断开拓前行的动力。

打造人性化校园交往空间。从师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出发,提高空间功能的复合性、随遇性和归属感,提升空间的文化品味,创造出一个个随时随地都能吸引师生参与的交往空间,让师生们在这里自由地轻松交流。

(五)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台湾高校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地运用于学校教学活动、行政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我们应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要运作好信息化办公室和信息技术中心这两个机构,做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通过数字化学习空间的建设,加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师生在课程教学中充分交流和沟通。在学校管理上要梳理工作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下来,尽可能让管理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有更多精力服务好师生。

二)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台湾高校校园总面积普遍都不大,但是每所校园的整体环境都显得清幽雅致,充满人文关怀,富有文化底蕴,让人体会到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

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韵味浓郁

所到高校师生谦逊儒雅,接待热情,让我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图书馆里的孔子雕像、书法、绘画等作品无不体现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息。他们所表现出的细微服务既贴心又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明礼仪。学校的硬件设施等也颇富文化内涵,

2.校园布置融入学校愿景、理念和目标

我们参访的每所大学都精心地把本校发展愿景、办学理念和奋斗目标鲜明地体现在学校的硬件建设、环境设计、文化活动等方面,使之具体化、直观化、情境化,让人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独特的办学特色,使人自然而然地升起一种认同感。如建国科技大学一入大门,迎面就是一块大气、厚重的“三力”景石,刻着校训“学力、实力、愿力”,另一块石头上刻着办学理念:“活力、优质、杰出”。

3.校园布局精致紧凑,富有人文关怀

四所校园的建筑布局及功能设计大多具有紧凑细致、绿色节能和富有人文关怀的特点。校园处处进行了绿化美化,雕塑、园林景观、盆景、喷泉随处可见,墙报、宣传栏、板报比比皆是;有的是学生作品,有的是名言警句,有的是专业知识,有的是温馨话语;有的是美观的图片等,让人感觉校园处处洋溢着教育和关爱。

4.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地标

将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环境的代表,注重内部功能的开发,注重文化内涵的积淀,注重校风特色的彰显,精心考虑到每一个细节,处处为师生着想。最有代表性的是静怡大学图书馆,颠覆了人们对图书馆的传统概念,已成为全台湾最受欢迎和借书量最大的科技类大学图书馆。最为别致的是在图书馆借书的一角设有“学科指导教授”专属服务台,由具实战经验的老师们为学生提供学业咨询、学习指导、生涯规划咨询、就业咨询等服务。该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十几个人,勤工俭学的学生参与了图书馆的管理。

5.重视通识教育与品德培养

台湾高校倡导尊重个性、尊重潜能,提倡“术德兼修、五育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完善人格和儒雅谦逊的言行。各类学生社团五彩缤纷,活动丰富多彩,成为校园文化一景。走在台湾的校园,不时看到学生社团活动场景,碰到主动与我们打招呼的学生,给人一种亲切、礼貌而又真诚向上的感觉。

学校都设立了通识教育中心,设有公共必修课如体育、军训、品德、心理健康;专业必修课,即和专业相关的人文艺术素养类课程;有专业选修课,也有一般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不管有没有学分都必须及格才能毕业。各学校的通识中心都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万能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有学生活动中心十七个,宗旨是“培养兼具人文素养、社会关怀、宏观视野及自我发展能力之全方位人才”。其劳作教育为新生必修的零学分课程,细分为“基本劳作教育”与“团体劳作教育”两种,学生从进校开始都必须修满学分。公共区域贴有“校园不穿拖鞋、骑车不超速、上课不迟到、校园不抽烟”等标语,时时提醒师生要遵守校园“四不”,营造一种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