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师范学院美丽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青春追梦人:她既是手握国家奖学金、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的科研新星,也是带领团队斩获“挑战杯”国赛二等奖的学生领袖;她既是实验室里废寝忘食的“技术狂人”,也是志愿服务时长超186小时的“公益先锋”。她就是中共预备党员、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生张锐——一位从实验室到国际期刊的学习达人,一位用奋斗诠释青春意义的奋进青年。

初心如炬:立志科技报国的孜孜奋斗者
“科技报国不是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突破。”这是张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大一时,她偶然接触到“日盲探测器”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得知我国在该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现状后,她毅然投身科研,立志为国家科技的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我校河南省电磁变换与探测实验室,她每天工作至深夜,在学院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零开始学习光学材料制备、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初入实验室时,张锐连科研绘图的基本规范都不懂。为了绘制符合国际期刊标准的示意图,她反复观看教学视频,甚至将宿舍变成“第二实验室”。“字体必须用新罗马,字号必须精确到28磅”,这些细节她烂熟于心。历经上百次练习,她的科研制图从“班级垫底”逆袭为“团队模板”。2023年,她参与研究的《(NiCo)Se2纳米颗粒修饰NiCo-LDH纳米片分级结构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项目,在第十六届“挑战杯”省赛中一举斩获特等奖,并代表河南省征战国赛。面对全国353所高校的顶尖团队,她作为项目主汇报人,在酒店闭关三天三夜,将20分钟的答辩内容打磨到秒级精准,通过激烈角逐,最终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刷新我校历史记录。更令人瞩目的是,2024年1月,她以共一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申请发明专利1项。

全能先锋:从实验室到校园的“跨界领跑者”
自律者胜,自胜者强。张锐的日程表总是精确到分钟:清晨6点背英语,白天穿梭于课堂和实验室,深夜在图书馆整理数据。凭借近乎严苛的自律,她的综合成绩始终稳居专业前5%,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标兵”等20余项荣誉。她的笔记本上写着一句话:“每天进步1%,三年后就是37倍的蜕变。”另外,负责学院就业创业办公室的学生干部,张锐不辞辛劳,她主导“科研小白成长计划”,帮助上百名学弟学妹掌握文献检索、实验设计等技能,被同学们称为“行走的科研百科”。此外,在张锐看来,科学家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实验室,更在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周末,她带领团队到学校附近小学开展“趣味物理课堂”。她的志愿服务足迹遍布社区、山区,累计时长186小时,用行动诠释了“理工人”的柔情。
从普通学生到国家奖学金得主,从“科研小白”到国际著名期刊作者,张锐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一个真理: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张锐的故事,是勤奋与热爱的交响,更是科研理想与社会责任的交融。从实验室的默默耕耘到国际期刊的崭露头角,她以行动诠释了“青春之光”的璀璨内涵,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知行合一的典范。正如她所言:“成就更好的自己,是为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如今,她正带领团队攻关新课题,并筹备申请国际专利。“我的梦想,是让中国制造闪耀在世界科技之巅。”站在实验室的窗前,张锐望向远方。那里,有一束光,正照亮她奔赴星辰大海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