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李新征研究员莅临我院讲学

     

应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邀请,4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新征研究员在物理楼305会议室作了题为《由核量子效应诱发的凝聚态体系新物性》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助理谭勇刚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李新征研究员首先简要介绍了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方法的发展历史,指出由于电子的量子描述已达到相当的精确度,而原子核运动却停留在经典描述的层次,使得原子核量子效应相关的诸多物性不能被准备描述,给凝聚态物理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随后,李新征研究员结合自身科研经历,重点介绍了他提出了“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路径积分的分子动力学方法”,介绍了基于该方法在描述核量子效应相关物性的应用以及相关研究成果。报告结束后,李新征研究员与师生们进行了交流,回答了相关提问,邀请学院的师生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作访问交流。

李新征研究员,2000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2003年在夏建白院士的指导下获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硕士学位;2008年在Matthias Scheffler教授的指导下获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博士学位。随后在伦敦大学学院Angelos Michaelides教授研究组从事三年的博士后研究,2012年2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4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并于2015年起任J.Phys.:Condens.Matter与Chemical Physics杂志编委。他主要从事凝聚态计算领域一些计算方法的发展与应用,在Science、NaturePhysics、NatureMaterials、NatureCommunications、PNAS、Phys. Rev. Letts.等杂志发表40余篇高级别成果。其中,以通讯作者与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恩哥教授、江颖研究员合作发表在《Science》[352(6283):321—325])的研究成果入选2016年度“十大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