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重点增强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建强基层教学组织,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调动教师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研室组织机构
1. 教研室主任组成:教研室主任由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担任。
2. 教研室教师组成:由教师本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并承认本章程后可以加入教研室;邀请省级以上教学名师、省级以上一流课程负责人加入;教研室根据发展需要邀请已退休的教学名师、资深教授加入。
二、虚拟教研室建设原则
1. 坚持问题导向。虚拟教研室建设重在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共性问题,通过开拓性、创造性研讨,提出新思路和有效解决方案,破解难题、攻克难关、引领教育教学发展。
2. 坚持交叉融合。虚拟教研室应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跨校际的开放合作,突破常规边界,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优势互补。通过构筑良好的组织生态,充分调动各级资源,凝聚创新思维,促进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实现高效协同研究,共同打造开放式教学资源、精品类专业课程、综合性通识课程以及注重能力和素养培养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等。
3. 坚持前瞻研究。虚拟教研室建设重在科学预测新技术给高等教育教学带来的潜在性可能,准确判断其可能带来的重大价值,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发展理念、未雨绸缪、谋划长远发展。
4. 坚持动态建设。虚拟教研室应根据最新教学热点问题、教师共性需求、教育教学发展趋向,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主题;教研室成员要保持开放性心态,积极追踪教学学术前沿、不断深化开展教学实践创新,持续提升发展个人教学能力,并辐射带动学科乃至学校教学质量;教研室核心组成人员本着自愿和考核相结合原则流转和微调,其他组成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及时调整。
三、教研室教育教学
1. 创新教研形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活力,厚植教师教学成长沃土。
2. 加强教学研究。依托虚拟教研室,推动教师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凝练和推广研究成果。
3. 共建优质资源。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实训项目、数据库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4. 开展教师培训。组织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发挥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
四、附则
1. 当教研室不再适应国家和时代发展需要,或院校的基层教研组建设已得到强化时则予以解散。解散时教研室资源归还资源建设者和其所在单位,同时教研室原教师不再享有使用权。
2. 本章程经教研室核心成员讨论同意后生效。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21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