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团学工作>>团学风采>>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我院“红色教育基地公示语翻译调研”活动圆满完结

时间:2020-08-20, 作者: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的理解、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学院组建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公示语翻译调研”团史团情寻访实践团队。实践范围覆盖以安阳、三门峡、郑州、洛阳、商丘、信阳等区域为重点的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近日,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公示语翻译调研团史团情寻访实践活动圆满结束。调研队员在实践中追寻红色足迹、回忆峥嵘岁月、弘扬革命精神,感受颇深,收获良多。

寻根红色基因 共讲红色故事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调研队员们依次调研了刘少奇故居、安阳博物馆、安阳烈士陵园、滑县烈士陵园、郑州二七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洛阳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税务总局、商丘永城淮海战役陈官庄战斗遗址等以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为中心的六个地区的十一处红色教育基地。

跟随红色教育基地工作人员的讲解,调研队成员们了解到了许多未曾接触过的历史知识,拓宽了知识面。队员们在整合好相关红色历史知识后化身为红色事迹宣讲员,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的现有资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讲述了各个红色教育基地的相关历史。游客们随着调研队员的宣讲仿佛亲眼见证了那一段段浴火鎏金的光辉岁月,纷纷表示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应该忘记峥嵘岁月,要珍惜当下生活,努力工作,更应传承好红色基因。

党的故事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讲好党的故事,就像打开一扇窗户,让人们了解那段红色历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也像种下一粒种子,激发情感认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巩固沟通之桥 共建美好家园

公示语翻译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是对外信息交流的窗口。规范公示语翻译、优化语言环境对于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针对部分基地缺少公示语英文翻译的情况,队员们发挥专业特色,依据公示语翻译的统一性、简洁性、不译性、原味性等原则对所调研的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内未出现英文翻译的公示语补充了英文翻译。前期准备中,队员们深入了解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和语言特色、学习掌握英文翻译特征和规律,为调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地调研中,调研队员们对公示语翻译存在的拼写失误、用语不规范、标点符号错误、一词多译、中式英语等问题提出修改优化意见并提交给相关人员,促进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公示语翻译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磅礴力量

通过具体的实践调研,调研队员们认识到铸造红色精神的艰苦岁月已经过去,党和国家的事业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迈进,但红色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继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精神是青年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此次调研活动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实践热情,展现出青年学生勇担时代责任,坚定了青年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掌握过硬本领,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对公示语翻译提出修改意见有利于引起相关部门对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公示语翻译工作的重视,推动公示语翻译向更高层次发展,更有利于优化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对外面貌,促进对外沟通交流,推动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向国际化迈步。

实践调研团队的红色基因寻访之旅虽圆满结束,但传承红色基因的“接力棒”仍在手中。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优良传统,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在不断进取中实现自身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上一条:我院开展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寻访红色印记 争做时代新人

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编:471934
邮箱地址:luoshiwaiyu@126.com
帮   助
建议采用ie8以上
CHROME、FIREFOX、SAFAR浏览器
360,腾讯浏览器采用极速内核
版权所有
洛阳师范学院
豫ICP备10005974号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