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时间:2025-06-19, 作者:

洛阳师范学院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08 专业名称:学科教学(英语))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坚持“德育为先、素质为本、实践取向、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新体系与新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扎实学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中学英语专任教师。具体培养目标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工作,有志于教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研究。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身心健康,关爱学生。

2.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扎实的英语教育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教育专业和学科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

3.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胜任并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4.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5.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能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6.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7.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人员前置专业应与所报考专业领域(方向)密切相关。

三、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总学分44学分。

()公共必修课(6学分)

1.汉语言文学基础(2学分)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1学分)

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学位基础课(8学分)

1.教育原理(2学分)

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3.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4.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中学英语学科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

2.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2学分)

3.英语教育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2学分)

4.学科专业课程(4学分)

1)英语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2)英语教学理论与研究(2学分)

()专业选修课(12学分)

1.学科素养类课程

1)高级英语视听说(2学分)

2)英语教师口语(2学分)

3)英语文化(1学分)

2.教育专业类课程

1)中外教育简史(1学分)

2)教育研究软件应用(1学分)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

3.专业特色类课程

1)河洛文化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2学分)

2)英语学习理论(2学分)

3)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研究(1学分)

()实践教学(8学分)

1.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校内实训不少于32学时,主要任务包括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语言运用、板书、新媒体使用等模拟练习。可采取课例分析、说课、微格教学、以及教育教学技能比赛等形式实施校内实训。其中课例分析、说课、微格教学、可依托专业必修课开展;教育教学技能比赛可采取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说课及试讲比赛等多种形式,通过第二课堂等途径开展。

2.校外实践(6学分):包括教育见习(1学分)、教育实习(4学分)、教育研习(1学分)等。

教育见习应在第一学年完成。教育见习包含以下内容:(1)教学观摩。本科为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听课不少于8节,本科为非师范类专业或跨专业学生听课不少于12节,其中公开课听课次数不少于2次;观摩主题班会不少于1次。(2)教研观摩。观摩学校教研活动不少于3次;观摩县区级以上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参加教育管理专家或教学一线名师的专题报告会不少于2次。(3)文化体验。体验和分析教师的工作和学校文化。

教育实习应在第二学年完成。教育实习包含以下内容:(1)教育实习准备。学院与实践基地共同开展入驻前的动员工作。(2)学科教学实践。学生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课堂观摩,本科为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本科为非师范类专业或跨专业学生不少于6节;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实习期间独立撰写教案并讲授新课不少于6节;参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及阅卷等工作。理论导师可采用驻校指导、巡回指导和远程指导等多种方式和行业导师联合开展讲评,讲评次数不少于2次。(3)班级管理实践。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了解学生和班级文化,熟悉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流程,参与集体教育、个别教育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真搜集和分析相关教育案例;独立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如主题班会、报告会、团会、中队会、半日活动和游戏活动等,活动次数不少于2次。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学生结合教育实习内容或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收集相关实践案例、调研材料和参考素材等,为撰写调查报告或学位论文做好准备。(4)教学研究实践。学生应积极参加实践基地的教研活动。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6次。围绕教育实践研究的主题,结合教育实践中的教育教学问题,开展教育反思。每月撰写教育实践反思报告不少于1篇。围绕学位论文的研究问题,收集相关实践案例、调研材料和参考素材等,为撰写教育研习报告和学位论文做好充分准备。

教育研习应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应与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有机结合。教育研习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教育实践研究的主题,开展教育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等,并通过课堂实录、教育日志、教育教学案例等记录自己的反思与收获。学生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期间,至少各撰写1份不少于3000字的教育研习报告。报告的形式可为调查研究报告、教学反思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应包括现状与问题、成因分析和改进建议等。

()考核方式

采取课程考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教学设计、实践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加强过程性评价,注重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建立基于评价的课程与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五、培养过程与方式

有序组织开展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撰写等培养环节,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协同育人。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工作。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小组合作等适切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课后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一线名师进行学术讲座及教学技能指导,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教学研讨等活动。实践教学总学时累计不少于1学年,其中教育实习不少于1学期。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一学年,校内实训安排在第一至三学期,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教育研习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1.外国语学院导师组成员由校内英语教育学科专业毕业的教师或英语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以及中学教育高级英语教师组成,导师要切实做好学位论文开题与撰写各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开题应在教育实习前完成,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2.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领域(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论文选题应结合自身英语教学工作,密切联系实际,研究和解决中学英语教育和教学的实际问题,论文选题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

3.学位论文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报告、案例研究报告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4.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为保证论文质量,将建立有效的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如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学英语教师或教育教学研究人员。

5.修满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他

本方案自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实行。


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编:471934
邮箱地址:luoshiwaiyu@126.com
帮   助
建议采用ie8以上
CHROME、FIREFOX、SAFAR浏览器
360,腾讯浏览器采用极速内核
版权所有
洛阳师范学院
豫ICP备10005974号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