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大家能听到老师讲话吗?能听到的回复一下。”
2020年新学期,师生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见面,这是一次不平凡的开学,受疫情影响,每一位中国人都在进行着一场抗击病毒,抵制疫情的“战斗”,全体师生无法回到往日的课堂。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和学校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把“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落到实处,自2月17号开始,我院老师和同学们用网络搭建课堂,开始了一次跨时空的线上教学,我院各教研室、各专业的教学团队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教学活动,教学方式从线下变为线上,模式虽然改变了,但不变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心和满腔的热情!
精细求精 始终坚持质量至上——薛琳老师
殚精竭虑精益求精是她的标签,锐意进取团结向上是她的口头禅。她是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主任—薛琳老师。她是“河南省教学标兵”,是我校首届“校长杯”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她所授课程被评为省网络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已经被省内近万名学生自选在线学习。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始终精细求精,采取精品课程线上教学和实时录播两种模式开展网上教学活动。网络精品课程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随时预习和复习,实时录播克服了教学板书、直播受网速限制等困难,每天坚持用纸笔代替板书进行录像,通过钉钉将视频上传教学群供学生学习;上课时,60个学生总会按时打卡签到提交作业,她也对学生的提问一一解答;此外,由于疫情,本应进行教育实习的187名学生也没能进行实习实训,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教育实践,她负责指导187名学生教学技能,要求每位学生按时提交教案和授课小视频,她逐一观看后,提出指导建议。学生们感觉网络教学不但没有影响教学质量,反而老师每天24小时在线的新模式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慢慢的,除了讨论学习,讨论生活的问题也多了,她通过网络沟通,教育学生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开导学生心理问题,在学生眼里她不仅仅是良师,还成了无话不谈的益友。
丰富资源 锻造课程思政之桥——张丽老师
她是应用统计党支部书记—张丽老师,自1月28日起,她便承担起数学科学学院安乐小区的联系工作,随时待命与疫情战斗,为教职工提供日常保障服务。除此之外,作为一名教师,她提前两周进行线上教学筹备工作,建成网络课程《SPSS统计软件》23节内容、687页PPT、直播视频23个,上传案例数据、电子教案、参考文献、课程习题等共享资源940份。以课程“讨论”模块,建成师生战“疫”交流平台,汇总疫情数据,预测趋势发展,让统计学在科学抗疫中学以致用,心系社会,共赴国难。短短六次课,94名学生,课程PV点击量就达到62547,活跃度一度升至学校前四名。坚守岗位,从容应对,在应用统计专业系主任、党支部书记、19级班主任、17级实习指导老师、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等多种角色间完美切换。她克己奉公、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践行心中的那份约定。
日夜操劳 跨越时间空间隔阂——杜智慧老师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芳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阴凉!他,是数学科学学院应用二支部的杜智慧老师,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克己奉公,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践行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杜老师与爱人育有两个孩子,二宝年近2岁需要照顾,大宝现在初二需要看直播学习。夫妻两人都是数学教师,均需做线上教学,困难很大。但作为一名党员,无论困难多少、多大,他都始终如一,一台电脑、三部手机不够用:电脑直播时播放课件,手机设置各项任务并与学生互动。大儿子听课需一部手机,另需要手机及时完成打卡任务。于是紧急购置电脑、打印机、平板解决硬件问题。小儿子嗷嗷叫着要人陪:老师便打开电视、放好吃的、喝的,任二宝自己玩闹。他就就这样坚持着。截止到目前,杜老师总上课28学时,设置112个打卡任务,批改作业400多人次,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
从容应对撑起有效教学之翼——吴增宝老师
德容天地,情系桑梓!他,是学生喜爱的党员教师吴增宝!课堂中,他循循善诱,强调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思维;作为任课教师,他与同课程老师共同探讨网络授课方案、授课形式和内容,寻找适合授课学生的网络教学资源,借鉴相关教师的网络授课经验和学生反馈的教学效果,确定了课中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学生自学,直播讲解重、难点和学生们课堂练习的易错点,课后布置练习的网上教学形式授课。目前,累计网上直播教学、录播视频教学累计988分钟,受教学生125人。作为本科生指导教师,指导学生21人,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了解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分享课程学习经验,逐个询问毕业生的论文进展情况,并对目前存在的困难给予指导建议。
坚守岗位,阻击疫情,做精准的“阻击者”。疫情不退,责任和担当不退,数学科学学院每位党员都饱含一颗有担当、干实事和赤诚的心!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力求为学生带来更好的上课体验。相信在学校、老师、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共克时艰,将疫情带来的教学损失降到最低!老师、同学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