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科学学院
Faculty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最美洛师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记数学科学学院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导老师于海

2016年05月24日 00:00

文/党委宣传部大通社记者 刘慧敏

发表SCI、EI以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5项。主持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改项目2项。这些成绩与光环固然绚丽夺目,然而对于数学科学学院的于海老师而言,更令他骄傲的却是十二年来,他却始终坚守在这里,将一批批学生送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领奖台。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大学时,于海老师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他怀着激情与热忱,参加了数学建模竞赛,并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然而力争上游的他,却也遗憾没能获得一等奖。

2014年,他毕业了,7月他来到洛阳师范学院。那时,数学科学学院正准备成立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他也成为了其中一员。

万事开头难,当时的数学建模只流行于重点大学,在我校普及的晚,学生对此了解的很少,最终在报名学生中挑出了三个队伍共九人参加了2004年的比赛。然而在指导老师与参赛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三个队伍全部获奖,一个省一等奖,两个省二等奖。看着朝气蓬勃、充满拼搏精神的学生,于海老师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对于不懂的人来说,数学可能十分枯燥难懂,但是任何事都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且不断坚持。”

受到2004年比赛成绩的鼓舞,第二年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取得了突破,拿到了第一个全国奖。指导老师们从这两年的起步阶段中不断汲取经验,而我校的成绩也不断进步。2015年,我校在数学建模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荣获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河南省一等奖12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个。竞赛成绩居全国高校前列,全国同类院校之首。

每次看到学生们取得优异的成绩,于海老师都十分开心。而学生们获奖,也成为了对他青春年少时的梦想的另一种实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学年中下半学期的开始,就预示着新一年的数学建模联赛要开始准备了。在不断的摸索中,数学建模竞赛的团队也慢慢形成了一套培训体系。每年四月中旬,数学建模团队指导老师们都会借助于深圳杯夏令营赛题对报名学生进行选拔,五月底或六月初学生提交论文。而这也开启了于海老师一年中最忙碌的一段时光。“选拔赛中我们不给分数,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基本功和创新性。考察学生把数学思想运用在实际问题中的能力。选拔赛之后,会让选出的队伍进行10分钟左右的答辩。”选拔赛只是个开始。在最为燥热的8月,当大部分学生在享受着暑假的闲适时,数学建模的指导老师们却天天奔赴学校,对参赛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假期集中培训。于海老师也是如此。

2015年8月的集训中,于海老师因意外脚受伤了,然而他却没有一句抱怨,只是每天一瘸一拐的来到学校走上讲台,又一瘸一拐的走下讲台回家。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下午2点到6点,四、五个指导老师要带领100多名学生。即使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他却仍旧常常留到最后一个,细心的为学生解惑答题。“有很多学生很积极,中午吃完饭也不回去休息就自己自习,晚上还经常在教室加班加点的学习,他们一有问题就想给他们多讲一点知识。”

集训的结束意味着新一学期的开始,为了能让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常规的教学工作,于海老师又主动在周末和课余时间为同学们加课培训,来迎接9月第二个星期五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灵活多变,难以预测,需要不断地提出新的想法,还需要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而在12年多的指导工作中除了教授基本的数学思想,于海老师也在不断学习汲取新鲜的知识,只为更好的指导学生。为期三天的竞赛,学生加班加点的熬夜,老师常常也是难以入眠。看着学生们拼命的样子,于海老师既佩服又心疼,更为他们感到骄傲。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于海老师人很好,对我们很和善,每次在路上碰到他都会跟他打招呼他也会笑着回你。他还特别有耐心,每次有不懂的地方他都会特别详细的解答从来没有不耐烦。”这是2015年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代彦秋对于海老师的评价,言语间是真诚的感谢与爱戴。

于海指导学生总共获全国一等奖11项,获全国二等奖37项,获省一等奖87项。这些不仅仅是数字,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是勤勤恳恳毫不懈怠的责任心,更是对学生的一片赤诚。

“因为数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参加的比赛很少,所以希望他们都能取得好的成绩,希望这些奖项能在他们以后无论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中都能有帮助,让他们的路能走得顺一点。就算他们没有获奖,集训也是对他们的一种锻炼,这种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他们以后都有帮助。因为现在强调的都是应用型数学。”默默耕耘的背后是对学生的未来更长久更细致的考虑。

集训过程中参赛队伍每三天要交一篇论文,每次会选挑选一些,让几组学生进行答辩,连着三次都没有选上代彦秋一组的论文。一队三人都很着急,觉得是不是自己的论文写得不好,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于海老师她们焦急的上前询问,于海老师说, “就是因为放心你们才没有选你们的论文,希望那些写论文过程中问题比较多的同学答辩,大家可以一起注意到这些问题。”拳拳之心,可见日月。

十二年,有人来,有人走,他却始终坚守在这里;十二年,送走了一批批的学生,他依然还要继续。

all rights reserved by 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网络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