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制药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浏览量:1030 日期:2019年09月27日 08:49

一、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积极把专业的建设和中原地区进行的经济转型结合起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等理念切实融入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新鲜血液,促进地方经济的转型。

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另一指导思想是根据本专业的学科背景,同时根据本地医药工业的发展态势,对本院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师资队伍等各项建设)作适当的调整,在发展中建立自己的专业特色。一方面,在培养人才方面培养有特色的服务于地方特色人才,通过“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产教研融合”等理念,努力在专业培养模式方面形成自己特色,培养有创新意识,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积极为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师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为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当地企业的合作建立平台,提倡教师产学研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二、专业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是将我院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省内有重要影响的专业,以中药现代化为重点发展方向,探索新的培养方式,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制药工程学科。培养一支既懂药学知识又具有扎实工程技术知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双语教学人才;重点抓好学生创新、工程能力的培养,使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


三、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完成专业建设的有力保障,专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人才的引进和发展。计划在3-5年,引进位制药工程专业的教授或博士,特别是引进几位具制药工程背景的教师,使教案团队结构更加合理;现有教师在进一步提高教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服务企业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制药人才奠定基础。

2.人才培养

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制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并引导学生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根据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目标,修订和完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全程教学计划,逐步扩大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细分培养方向,为本地区输送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3.课程和教材建设

在目前的课程基础上完善、整合教学课程的设置,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及建设规划如下:借鉴兄弟院校如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成果,修改教学体系,以不断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配合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上争取校级以上成果。探索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抓好教学改革,主要专业课达到滁州学院优质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为申请河南省和国家优质课程奠定基础。同时积极推进特色课程教育的建设,结合中原地区医药工业的发展特色,鼓励教师编写具有中原地区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

4.科学和教学研究

鼓励教师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尤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产学研,努力把自己的科研和当地的医药工业融合,促进当地医药工业的发展。力争实现人人有科研项目、人人有教研项目。高职高学历教师要求每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1-3篇论文,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三年内发表1篇教学研究论文,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5.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争取达到同类学校的领先水平,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合成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流程。总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特色鲜明,紧密结合当前药物研究开发的方向。根据学生对目前实验课程的意见,更新实验内容。  

6.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已经初步建立的香港采丽源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依莱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宁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他实验基地和深层次的产学研基地建设,为培养应用型制药工程人才和建设“双能”型教师队伍构建平台。完善实习环节,制定标准的实习计划、实习指导大纲,不断提高实习的质量和效益。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

7.教学管理

注重并完善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师任课条件、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考试、考核、考分考纪和试卷评判的有关规定、毕业论文的指导、评判及答辩等方面的规则和要求等)和质量监控(各项听课制度、质量反馈体系等)文件及实施的材料档案。对所有教学活动、教研活动、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都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所有教学档案资料都要收集、整理后归档,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和审核评估的支撑材料。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专业建设小组

成立专业建设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与职责,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确保层层推进、逐级落实,使专业建设按计划实施。

  (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激励机制等,为专业建设提供保障。  

  (三)政策保障建立专业建设正常投入机制,保障高分子材料方向所需要的实验实训场所与设备必须经费的正常投入。

  (四)自我评估

定期开展专业建设的自我评估工作,总结在专业建设方面已取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对已取得成绩继续保持,加强不足部分的建设,高质量的完成专业建设的各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