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黄昏,萧瑟却又带着一丝温暖,踩着夕阳的最后一丝残影,我们走进了我院414的实验室,迎面而来的温暖笑脸,消褪了我们一身的寒意。
在与两位15级同学愉快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贾慧霞同学所在的团队获得了2017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河南省三等奖。团队的项目是以纳豆和槟榔为原料,旨在做出一款能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功能性咖啡。王杨阳同学是跟着陈洪老师做抗菌药物实验的学生之一,平时表现突出、积极努力,受到同学和老师的一致赞扬。
记者:跟着老师做的实验项目内容是什么?进行了多久了?
王杨阳:目前做的一个实验项目是对抗菌药物的研究,通过不同的光照射后,观察它结构上的变化,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了。
记者: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是怎样解决的?
王杨阳:困难是肯定有的,就是暑假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反应条件控制的不太准确,实验一直不成功,后来通过分析查阅资料、询问老师,发现问题后,改变了实验条件,之后就一直挺顺利的。
记者:很多人都觉得实验枯燥乏味,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王杨阳:大学阶段要清楚地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思考如何为未来打下基础,而不是一昧地放纵享受。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
记者: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发生什么温暖的小故事?
王杨阳:就目前来说,锻炼了自己的操作能力,培养了科研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当一个问题出来之后,知道该怎样去解决。暑假在学校做实验的时候,押院长和实验室老师体恤我们,关心我们的生活,实验之余,还会和同学们在实验室一起做作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不仅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也帮忙解答学业上的问题。
记者:在最近的挑战杯河南省决赛中,你所在的团队荣获了河南省三等奖,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吗?
贾慧霞:主要以纳豆为原料,跟槟榔相结合,做一款功能性的咖啡,让它具备抗疲劳、抗衰老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功效。
记者:怎么想到用这样一个项目去参加比赛?
贾慧霞:因为之前做过一个发展性资助项目,效果不错,同时也为了积极响应学院的号召就参加了这个比赛。选择这个项目主要是因为它的功能性,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
记者:对于获奖有什么感受?
贾慧霞:知道获奖的时候很意外,参赛的时候抱着试试的态度,没想到能拿到三等奖,团队成员们都很高兴,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记者:从报名参赛、准备比赛到获得奖项,这一路上都有什么收获?
贾慧霞:因为整个比赛的过程比较长,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只是一个申报书就反复改了很多次,所以这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另一方面是对待事情的严谨性,从跟老师谈参赛项目到写申报书都要很精细,要用一个很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个比赛。
记者: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贾慧霞:首先是不要抱怨,无论其他人是怎么样的,做好自己该做的,其次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汲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最后,还是要坚持。
记者:十九大对新一代的青年学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自身素质?
贾慧霞&王杨阳:首先要明确自己毕业之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在大学期间就向那个方向努力,为今后做充足的准备,让理论与梦想相结合。定下目标之后,就要为之努力奋斗,不能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青春美好,却稍纵即逝,唯有实干才是永久的财富,让我们珍惜青春的时光,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光彩。


文/张园 编辑/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