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酒亚明研究员应邀在生命科学学院402会议室作了题为《宿主细胞骨架网络》的学术报告,生命科学学院部分教师和高年级本科生聆听了报告。
肌球蛋白myosin与微丝actin形成具有收缩性的肌动肌球蛋白束,在肌肉细胞中以肌小节形式存在,在非肌肉细胞中以微丝应力纤维形式存在,是细胞定向运动的动力结构基础,特别对癌细胞的转移、免疫细胞的靶向运动等生命过程至关重要,但其组装的分子机制和动态过程研究较少。酒亚明研究员通过基于生物素biotin的蛋白质组学筛选,鉴别出一系列与肌动肌球蛋白束组装和动力学调节相关的基因。借助多种前沿成像技术,包括活细胞成像、结构光照明超高分辨显微成像、生物机械力成像等,首次在活体细胞水平下纪录到纳米级别分辨率的微丝应力纤维融合的动态生理过程,并深入研究了非典型的马达蛋白myosin-18B作为“胶水”分子,促进肌动肌球蛋白融合成具有收缩性的蛋白束的分子机制。从而揭示了细胞实现运动的分子结构基础和动态重组过程,为调控癌细胞或免疫细胞的转移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报告结束后酒亚明研究员与在场师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对肌动肌球蛋白束调控癌细胞或免疫细胞的技术细节进行了探讨,并对我院教师关于植物细胞骨架、干细胞骨架的科研及学生考研暑期夏令营等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酒亚明研究员简介:博士生导师,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病原宿主互作的细胞生物学及光学成像研究组组长,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生物成像与仪器分析中心主任兼首席技术专家。2005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学位。2010年师从徐涛院士获得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的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获得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生物科学系讲师教职。2018年全职回国工作。主要以生物成像为技术特长,从事细胞骨架与膜转运在肿瘤细胞迁移与病原感染中的调控研究,在Curr. Biol., Cell. Rep., PLoS Pathog.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12篇,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7篇,回国后发表6篇),总影响因子为110,多篇论文被Faculty of 1000推荐,并被Science Daily等多家国际学术新闻媒体报导。酒亚明博士先后获得芬兰国家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NSFC面上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中科院分子病毒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等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