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史纪念馆河洛丰碑建成于2014年,它是我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也是永信班的学习基地,更是全校师生思想政治乃至社会上青少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它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内容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比较直观地展现90年来河洛人民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

第一部分红色记忆主要介绍了革命战争年代洛阳涌现的一大批名垂千古的英雄模范人物,以及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些重要遗址。
洛阳的第一个中共党员游天洋,他于1921年发展白眉珊和王福顺同志入党。之后洛阳的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洛阳组就此诞生了。他广泛阅读进步书籍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1920年受命前往洛阳,宣传革命理论,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开展工人运动。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陇海铁路大罢工运动。1922年冬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在郑州辞世,年仅21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李翔梧,洛宁县人,在他照片的右侧是他的妻子刘志敏同志。他们夫妻二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先后被党组织派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进行学习。李翔梧先烈在战争时期曾担任红军总政治部敌工部长等多项重要职务,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纪念他,洛宁县人民在2007年其诞辰100周年时修建了翔梧路。我校更是设有翔梧班,主要目的为了学习李翔梧先烈的精神并培养具有高度爱国热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培养出了近十批优秀的毕业生。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过草地,翻雪山,行程约两万五千里。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的成功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为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我校组织重走长征路的活动,此幅图中的纪念物就是当时我校在此放置的。

我党设在洛阳的公开办事机构—洛八办。主要任务是掩护地下党的活动,为我党我军输送干部,青年和转运物资。刘少奇同志还在洛八办写下了《论共产党员修养》的著名著。

韩钧将军,原名韩水清,又名韩永信。“永信”二字取自永远的信仰。原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兼军管会秘书长。1932年在国民党监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因劳累过度病逝,年仅37岁。被毛主席称为“娃娃将军”。他曾就读于我们洛阳师范学院,所以我们也能称得上是韩钧将军的校友了。为了纪念他,在我院设有永信班,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热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河洛丰碑的第二个部分—血色黎明中的洛阳战役
1948年的洛阳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原战场上的一次重要战役,为解放全国大中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攻坚战经验。
从战役示意图,两位总指挥官的合影,解放军战士临时搭桥渡河到人民群众为人民解放军送饭,战前宣誓,讨论作战方案,历经千辛万苦我军终于登上了洛阳城。在战争结束后全体战士合影并且荣获洛阳英雄连的称号。毛主席也发电报祝贺洛阳战役大捷。从这两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党对于洛阳战役的高度重视以及工作重心已经有从乡村转到城市的趋势。在洛阳这片红色土地上,革命先烈们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为人先,敢闯敢为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