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三】洛阳老城物语——洛八办的由来及重要贡献

2021年03月23日 07:57

洛阳市老城区南门外贴廓巷35号是一座清代庭院,宁静典雅,曲折幽深。它占地面积四千多平米,共有房间百余个。1938年冬至1942年初,“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就在这里办公。期间,办事处做了大量工作,它与西安、武汉、重庆三个八路军办事处一起,在我军的抗战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当时,第一战区司令部在洛阳,控制着山西、河北一部及河南、皖北的大部分地区。1938年春,日军加强了攻势,企图连结华北与华中战场,在山西封锁了吕梁山,切断了陕北与晋东南的交通线。八路军总部人员前往延安只能经渑池或洛阳从西安绕行。延安人员前往华北、或者华中根据地也必须途经第一战区。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在洛阳设立一个八路军办事处。刚开始这一要求被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一口拒绝,后经交涉,程潜勉强同意我党只能在洛阳设立一个通讯处。1939年初,卫立煌接替程潜任一战区司令长官,同意把通讯处改为办事处。自此,“洛八办”正式成立。

“洛八办”地理位置特殊,它无疑是联系延安与华北、华中根据地的交通枢纽,是我方过往人员的落脚点和物资的中转站。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内,他们先后转送70多批、1400余人我党军政人员,护送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2700余名,为根据地筹集、运送了大量的军需物资。

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徐海东、彭雪枫等我党我军的重要领导人也曾先后到过办事处。刘少奇三过办事处,彭德怀两次到办事处检查指导,他们在洛阳会见卫立煌等人,协调解决了很多问题。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也诞生于此。

1939年初至1941年底,卫立煌担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办事处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指导下,积极做卫立煌等国民党高层人士的工作,使卫立煌等人对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主张有了全面的了解,开始对我党采取合作态度,卫立煌同意保留八路军在中条山的运输线,释放抗战前和山西“十二月事变”中的被俘、被扣人员,同意解决扣发的我军军饷。

办事处的情报工作也搞得风生水起。情报工作的范围不仅涵盖第一战区,而且还包括华中地区。卫立煌的机要秘书赵荣声就是我党历史上最著名的16位红色卧底之一。在办事处的安排下,他曾与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在洛阳见面。另外,第一战区参谋处李百诗参谋、国民党第38军军长赵寿山、第一战区游击第一纵队司令魏凤楼及该部驻洛办事处主任白树屏、第9军军部秘书刘毓珩[héng]、国民党平汉路破坏队政训处主任蓝田、军统局洛阳站科长李北起等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们获得的许多重要情报也是通过办事处传递的。办事处成立后,1940年发给中央的第一份电报就是请示如何处理同卫立煌的关系。在中央的指导下,办事处的工作对卫立煌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在心理上认同我党我军的抗日主张。在皖南事变暴发前,卫立煌把重庆方面与我决裂的决心告诉了我们,虽然未能最终阻止皖南事变的发生,但说明办事处的情报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这些情报工作,为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及时了解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军队的动向,制定相应对策和进行军事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对日作战、打退国民党两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938年冬筹建,到1942年初撤离,“洛八办”共坚持了三年半时间。鼎盛时期,人员多达130多人。在这三年半时间内,先后有刘向三、刘子久、袁晓轩三任处长。在这三任处长中,刘向三、刘子久两位处长结局大致相同,建国后均官至副部级,分别担任水利部和劳动部副部长。刘向三享受正部级待遇,2007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刘子久1988年逝世,享年87岁。袁晓轩则走上另外一条道路,于1942年初被军统策反,登报宣布脱党,背叛了革命,后官至军统局东北特种技术组少将组长,在解放战争中被俘。此人命好,不仅逃过了镇反一劫,而且还赶上了1975年的大赦,被特赦出狱,居然活了83岁,直到1983年才去世。

办事处在国民党顽固派心目中就是眼中钉肉中剌。国民党特务在门前门后以摆小摊做生意为名,加强了对办事处的盯梢监控。1939年底,蒋介石下令撤销武汉和洛阳两地的八路军办事处,但由于卫立煌从中斡旋,“洛八办”得以保留。然而,如前所述,1942年初,办事处第三任处长袁晓轩叛变,供出卫立煌在心理上向我党靠拢的事实,致使卫立煌被撤职并被招回重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由蒋鼎文继任。蒋鼎文一到任,立即下令撤销“洛八办”。在这种形势下,办事处已经无法履行使命,因此,中央决定将办事处人员撤回延安。“洛八办”在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为了记住办事处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所做的历史功绩,1985年5月在办事处的原址开始筹建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经过两年的筹备,纪念馆于1987年4月部分对外开放。虽然多方收集,但目前馆内文物仍然不多,仅有320多件,主要是手枪、步枪、机枪、手雷、子弹、炮弹、航空炸弹、军事证章、军用工具、生活用品以及侵华日军地图、侵华日军笔记资料等。

办事处内有马槽1处,水井1眼,都是当时物件。办事处撤离时,有些东西不便携带,便投在水井之中。1971年清理水井时,从中清理出120余件抗战文物,其中“八路军驻陕办事处证章”、“东北救亡总会证章”、“朝鲜义勇队证章”等59枚军用证章弥足珍贵。

纪念馆门口立有一块太湖石,上有晋军第17师师长孟兴富少将书写的“抗战建国,同时并进”八个大字。该石原立于洛一高旧址之内,2005年迁至这里。

来源:洛浦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