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十三】中共孟津县委的再次建立

2021年04月15日 17:12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城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之名,悍然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就此拉开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应有地位,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任务和河南的政治、军事形势,1937年9月中旬,新的中共河南省委成立。接着,河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批示和河南党组织的状况做出《关于发展组织的决定》,提出了大力发展党员,积极整顿、恢复党组织的任务。同年11月25日,河南省委在《关于发展和恢复党组织的报告》中,要求各级党组织一方面要克服忽视工农、忽视发展党的组织和敌视、排斥知识分子的左倾关门主义;另一方面又要纠正不讲条件,不负责任,随便发展的自由主义。同时,要加强对组织部门的工作,加强对发展对象的了解和考察,加强地方支部和介绍人责任人制等,保证河南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健康顺利地进行,以便更好地担负起领导抗战的重任。

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其殖民统治,于1937年11月27日攫取安阳后,即建立伪河南自治政府,翌年5月改为河南公署,1939年,伪政权迁署开封。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为避日寇锋芒,1938年春迁驻镇平。6月,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部由郑州迁至洛阳,当年秋省府亦迁洛。一时,洛阳便成了河南省国统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紧连洛阳的孟津更显其战略地位的重要。

孟津历来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兵家必争之地。七七事变后,孟津县党组织相继建立,孟津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抗日武装,成立抗敌后援会,举办教员训练班等,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治影响日益扩大,为党组织在孟津的建立、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7年12月,上级党组织派共产党员荆大全从延安回家乡小浪底,以教书为掩护,组织进步青年成立读书会,聚集革命力量。1938年2月,洛阳省立第四师范学生、共产党员韩大化奉中共豫西特委指示,到家乡横水一带开展建党活动,韩大化发展赖化民、马润生入党。

1938年3月,豫西特委书记吴芝圃又派杜秉灿回孟津与韩大化共同负责建党工作。他们活动于长华、马屯、北达宿、常袋、横水等地,相继发展许广勋、杨体芬、王兴然、曹遥彬等人入党。3月25日,豫西特委又派共产党员李化民到横水,协助成立中共孟津支部,支部隶属中共豫西特委领导,未设书记和委员,确定杜秉灿负责支部工作。党员按居住地区进行分工:许广勋负责长华一带,韩大化负责横水一带,王兴然负责马屯一带。分工后各自经过3个月的工作,到6月,相继在长华、马屯、横水一带发展党员20多人。

同年6月中旬,杜秉灿奉命调回洛阳,支部工作由许广勋、许华甫负责,直到1938年7月,中共孟津县委成立。

7月,孟津县党员已发展到36人,中共豫西特委为了加强孟津地区党的领导,派特委组织干事王吉仁到孟津长华镇召开会议,宣布中共孟津县委成立。县委机关驻长华救亡小学,隶属中共豫西特委。许广勋任书记,韩大化任组织委员,李俊任宣传委员,郭磊任妇女委员,李鸿渐(未到职)任武装委员。县委下设区委,根据党员居住情况,建立了4个党支部和1个党小组,即长华支部,书记许广勋兼任;横水支部,书记赖化民;马屯支部,书记荆大全;王湾支部,书记杨佩衡;孟东党小组,负责人陈嘉卿(陈泮水)。

孟津县委成立后,在县委的领导下,利用洛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民运办事处的统战关系,建立了一些公开的群众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反对顽固派的斗争。

来源:孟津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