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三十二】毛泽东中美破冰的神来之笔

2021年05月28日 10:09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参加新中国盛典,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给美国一个信号,意思是欢迎尼克松来中国访问。

当斯诺知道他是第一个被邀上天安门的美国人时,他很兴奋,他说:“我真是第一个被邀上天安门的美国人吗?”周恩来以政治家的语气说:“是的。在中美关系相互隔绝的情况下你三次访问中国,今天还上天安门参加我们的国庆活动,这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情。”

这时,毛泽东把斯诺叫了过去,让他站在天安门的正中央,摄影记者拍摄了这个镜头。第二天,经周恩来总理精心安排的这张照片发表在中国各大报纸上。

毛泽东说:“中美会谈15年谈了136次。我不感兴趣了,尼克松也不感兴趣了,要当面谈。”

“主席愿见他吗?”斯诺问。

“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我愿意跟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

“他如果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叫他悄悄地,不要公开,坐上一架飞机就可以来嘛。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我看我不会吵架,批评是要批评他的,我们也要作自我批评......”

实际上,这里,毛泽东要以他的方式,向美国传递这样的信息——中美关系要解冻了。

然而,为之惋惜的是,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当时,大洋那边的美国人对毛泽东这种东方式的、隐晦而精于谋略的信息居然没领会。毛泽东把斯诺叫上天安门是什么意思呢?他们不懂。

后来,基辛格在回忆录里写道:“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这位高深莫测的主席是想传达点什么。”“这一事情过后我才终于明白毛是想以此作为象征,表示现在他亲自掌握对美关系。”

如果说毛泽东请斯诺上天安门这一举动很隐晦的话,那么在后来的邀请美国兵兵球队访华的举动就应该是直接明了的。说起来那也是一次戏剧性的外交事件。

在日本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有一天,美国选手科恩去场馆练球,错上了中国队的车。当时车上的中国选手庄则栋站起来说:“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今天你来到我们车上,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我代表同行的中国运动员欢迎你。”庄则栋还向科恩赠送了杭州织锦。

事后,随行的中国记者把这条花絮写到了内参上。毛泽东知道了这一事情后,非常高兴,在1971年4月6日这天,他作出了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后来有史学家把这一天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天”。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始末》一书披露,毛主席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过程非常具有戏剧性。大意是这样:4月6日晚上11点,毛泽东开始吃晚饭,由于提前吃了安眠药,吃完饭时,他就趴在桌上睡了。突然他有些含糊地说:“邀请美国队访华。”他的护士长吴旭正好就在身边,听了一下就楞住了。因为下午她刚把《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发出去,毛主席亲自在上面划了圈。再说还有10来分钟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就结束了,人家都要回国了。还有,主席平时有过交待,他吃过安眼药以后的话不算数。那么,今天的话算不算呢?

这时,主席醒了,对吴旭说:“我叫你办的事办了吗?”

吴旭为了证实主席刚才的话,她说:“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毛主席又将邀请美国队访华一字一句说了一遍。

吴旭还不放心,她提示主席,你下午定了的不请美国队,再说你都吃了安眠药了,你的话算数吗?

这时,毛主席大手一挥:“算,赶快办,要不来不及了。”

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客人时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几小时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宣布放松美国对中国的禁运,对愿来华者加快签证,以及放宽货币管制等改善和松动两国关系的措施。

历史经常是微妙的,有时偶然的事件,又引出必然的重要结果。非常有意思,如果美国乒乓球队员科恩不上错中国的车,会有“乒乓外交”吗?看来,在五彩缤纷的国际舞台上,只有巨人的智慧才能捕捉到这看似平常而实际上是十分精彩的瞬间。

来源:郑州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