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臻个人简介

2021年09月01日 08:00

姓 名:邓晓臻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70.12籍 贯:安徽省泗县

政治面貌:预备党员 婚姻状况:已婚

身 高:170cm 健康状况:健康

毕业学校:中国人民大学 专 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 位:哲学博士 毕业时间:2006.07

职 称:副教授 评定时间:2012.12

研究方向:唯物史观,政治哲学,哲学基础理论问题

联系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吉庆路6号,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电话:15937902281 电子信箱:xiaozhenphd@sina.com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7.09-1990.07:安徽省泗县师范学校,中等师范

1990.09-1997.07:安徽省泗县城南中学,任教;

1997.09-1999.07:安徽教育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进修本科;

1999.09-2000.07:安徽省泗县城南高级中学,高中英语教师;

2000.09-2003.07:厦门大学政治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3.09-2006.07: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2007.02-2018.08: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

2008.05-2013.09:吉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孙正聿教授,从事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11年9月通过博士后研究报告答辩,2013年9月办理出站手续。

2018.09——: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

学术专长与研究成果:

本人起点低,起步晚,但经过专业转换后长期潜心于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读博期间阅读康德、黑格尔、柏格森、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的著作,把马克思放到西方思想史上展开比较研究,对马克思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层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曾多次参加国内高层次的学术会议,2005年以来围绕哲学基本概念和范畴发表文章40余篇,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

1.“现实的个人”之人本维度及其与历史维度的关系,甘肃理论学刊,2005(1);

2.“以人为本”之“人”何所指?,云南社会科学,2005(2);

3.历史唯物主义的“终极关怀”思想,《理论与现代化》2005(6);

4.存在:价值的历史实现形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

5.马克思哲学中的物质和物质性范畴,理论探讨,2007(10);

6.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文本探究,北方论丛,2008(3);

7.马克思的时空范畴探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1);

8.“人的感性活动”视域下的“有”“无”之辩,齐鲁学刊,2008(1);

9.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安徽大学学报,2008(3);

10.真理:日常生活世界及其科学把握,学术交流,2009(1);

11.从权利到价值: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理念的批判与重建,同济大学学报,2010(2);

12.作为哲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3);

13.马克思的社会结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齐鲁学刊,2012(3);

14.马克思的社会观及其社会批判和社会建构价值,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1);

15.资本所有者的社会角色,湖北社会科学,2013(6);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灵认知、内化和生成路径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4)。

17.挖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价值内涵,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8-20

从200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兼职给硕士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以来,长期给硕士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教程》和本科生的四门公共政治理论课,并不断探索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主持课题和出版专著

1.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探究,山东省2014年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

2.当代中国阶层固化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探究,2017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

3.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探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所获奖励

200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研究生奖

2008年获得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

2009年获得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