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十七】临汝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2021年04月24日 16:22

我是1939年2月初,由豫西区党委书记刘子久同志和我谈话后,调任中共临汝地委书记兼中共临汝县委书记的。当时豫西区党委交给我三条任务:一是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二是广泛发动群众;三是准备开展游击战争。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打通平汉路,后来占领了襄阳、樊城,一直到南阳。根据我们的情报,日本准备打通并占领南阳到洛阳这条公路,保住平汉路,而临汝恰恰正在中间,而且这个地方靠近豫西,很利于开展游击战争。但临汝这个地方当时还没有建立党的组织,因此,豫西区党委决定,派我去临汝建立临汝地委(包括:临汝、伊阳、鲁山、郏县、宝丰、嵩县六个县),我任地委书记,贺崇升任副书记,王象乾、彦云为委员。

我去临汝时的公开身份是洛阳《行都日报》记者,当时,组织上给我们介绍了杜善行、李岱(李海澄)、杜继甫几个党员的情况。我到临汝后住在杜善行家,杜善行利用单线关系发展了王朝栋、李广兴、于书策,他们没有建立正式的组织。后来经过研究建立了中共临汝县委,我兼任县委书记,王朝栋任组织部长,李岱任宣传部长,杜善行任统战部长,杜继甫任县委委员。当时,杜继甫是庙下完小的教导主任,王朝栋是半扎小学教师,大部分同志都在小学里工作。

临汝地委建立时第一次会议在杜善行家召开。会上,我传达了区党委的决定及任务,并研究了贯彻意见。

根据当时形势,我们通过编写小报、广播、墙报,号召群众不做亡国奴,愿意抗战的都团结起来,准备和敌人坚持长期斗争,尤其是庙下、焦村搞的更为活跃,他们写标语、办墙报、组织歌咏队、剧团、宣传队,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加强了人民的团结。

统战工作方面,当时庙下搞的还可以,庙下区长叫王绍武,跟张永汉(庙下小学的校长)的关系不错,所以宣传队一直活动到临汝镇。另外,杜善行也加强了对教育界的工作。

在发展党的组织方面,我们注重在动员宣传过程中,发现并培养一些积极分子,当时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对农民也搞了一些活动,如庙下、焦村办了农民夜校、识字班。县城里何彦云和其他同志还办了妇女识字班、儿童识字班。利用这些活动,讲共产党的政策,宣传抗战,宣传内容主要是报纸和杂志,宣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扩大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在党员培养对象确定发展的时候,先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的思想状况及对党组织的认识,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在公开的掩护之下,让其个人写出申请,经党组织研究批准。

关于党的发展方面。1939年那一年发展的较多,主要是在上半年,如焦村、庙下、半扎,那时候还是比较放手的,发展以后,建立了几个支部,我记得城里有临汝中学、汝阳中学、棉校,农村有焦村、庙下、半扎、纸坊,共七个支部。下半年发展的少些,对象主要是教员、学生,农民不多。对党组织的巩固,我们办了一期党员训练班。那是1939年的麦假,在杜善行家的楼上,时间大约五至六天,训练班的学习内容,是我和贺崇升分别讲了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游击战争,参加党员七至八人,有杜善行、王朝栋、李岱、彦云、李广兴 、鲁山的刘仁明、郏县的余宗源、伊阳的张有奇。竹沟那一次党员学习时间不长,学习对象主要是地、县两级干部,临汝参加的有王朝栋、李岱、何彦云。

贺崇升是1939年4月去临汝的,任临汝地委副书记,当时面上的工作主要是我和贺崇升跑的。何彦云也是1939年4月份去临汝的,任临汝地委妇女委员,也是豫西区党委领导下的妇女委员,她在竹沟党校学习时因患病,就没有再回临汝工作。王象乾是1939年5月初去的,任临汝地委武装委员,他原是鲁山的县委书记,负责临汝、郏县、鲁山这一片。除此之外,区党委还派往郏县一个工委书记叫王伟。王正飞、李书田从延安回来后被区党委派往临汝焦村,准备在焦村开辟游击战争。

关于武装问题。当时建立过武装小组,地点在焦村,王正飞他们可能都参加了,杨福堂是国民党团管区的少校参谋,是王象乾个人介绍发展的,保持个别关系。杨福堂的弟弟杨才是临汝县自卫团的一个中队长,经过我们的统战工作以后,如果形势恶化,他能拿出一百多条抢,这人当时年仅23岁。

1939年8月下旬,形势发生了变化,豫西区党委民运部长吴祖贻来临汝检查工作,当时他谈到日本不一定要占领这一条公路,第二点形势的变化是日本诱降,国民党准备反共。因此,区党委决定采取精干的隐蔽政策,要求党员都应该有职业,在社会上便于活动和隐蔽,经组织允许,党员也可以参加国民党三青团。另外,还要求根据形势在党内进行保密和气节教育,强调工作不要光轰轰烈烈,更着重实际一点、扎实一点,还要继续宣传抗战。吴祖贻还找杨福堂谈了话,并到焦村检查了武装工作。

暑假后的第二个学期我就搬到庙下去了,在学校里以教员的名义开展工作。开学之前,县委召开了会议,吴祖贻讲了话,研究了贯彻意见,认为上半年是发展阶段,下半年是隐蔽巩固阶段。

1939年11月竹沟惨案发生,当时省委机关在竹沟,刘子久由竹沟回洛阳途径临汝,给我们谈了竹沟事变情况,并指出这是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开始,要求我们敌占区党的组织要转入地下,能隐蔽的就隐蔽,不能隐蔽的就调走。那时候,豫西的同志大部分都上豫南去了。竹沟事变以后,王象乾先调走,贺崇升是11月下旬走的,我是1940年1月份调走的,接替我的是王子平(也叫王舟平),他的爱人叫赵惠贞,地点在杨楼小学,他夫妇一起去的,我将各县的情况都向他作了介绍,当时跟我一起走的有李岱、庙下的李中立、郏县的张魁五。

(张德群,曾用名何启光、何隋,1914年4月10日生,河南省罗山县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任中共临汝地委书记兼临汝县委书记。1940年2月到豫皖苏边区工作,1946年12月,任豫皖苏区党委组织部长。1949年3月调任河南省淮阳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52年8月调任援越顾问团整党土改顾问组组长。1955年10月回国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外事干部管理处副处长。1958年3月任组织部党委办公室主任。1960年9月到驻苏联使馆任首席参赞、馆党委副书记。1970年10月任驻古巴大使。1975年4月调任驻巴西第一任特命全权大使。1982年1月任驻朝大使。1982年底离休。1984年以后任外交部工作咨询组组长、中国拉美友好协会副会长、会长。该文根据1983年3月张德群同志来汝州时的谈话录音整理而成)

来源:汝州党史网